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贵阳 贵州 金阳
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贵阳 白云 查看内容

政府“搭桥”修厂房企业赚钱再还债

2012-3-9 17:38| 发布者: 贵阳之窗| 查看: 2605| 评论: 0|来自: 贵阳日报

  华科又“活过来”了!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副经理门三泉兴奋地说:“贵阳高科集团将垫资为我们修建厂房,让年产2万吨耐热高强韧铝合金项目再次高速运转起来,年底投产,不再是神话!”

  一个是白云区的高科技企业,一个是高新区的融资平台公司,是什么让他们联系在一起?

  3月6日,雨后初霁,铝及铝加工基地一片繁忙。在华科高性能铝合金项目施工现场,90后技术员杨清来正监督工人挖孔桩。这是杨清来参与最“神奇”的一项工程:“施工中,我很少与华科公司的人接触,反而是高科集团充当‘业主方’,在一旁出钱出力。”

  时间回溯到2010年11月。

  在中试生产线这个“小麻雀”身上,华科创业团队经过上千炉次的实验,终于用最简约的技术装备产下耐热高强韧铝合金大扁锭这颗“金蛋”,一举申请了12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1项国际专利,紧握住走向市场的“硬通货”。

  “这是一种怎样的技术呢?”门三泉自问自答道:“目前,国内建一条高性能铝合金生产线的投资额是50亿元,而我们只要5000万元,不仅成本降低,而且铝合金的强度、韧性都大大提高,一位下游代理商曾对我说‘你这产品像大米一样,你有多少我们要多少!’。”

  市场“井喷式”的需求摆在眼前。正当华科人准备大干一场时,一个现实的问题“卡”住了梦想:建一条年产2万吨的耐热高强韧铝合金生产线需要1亿元投资,而华科账面上的流动资金不到100万,如何在短时间内用100万元撬动1个亿?

  “尽管去年贵州风险投资公司为我们注入1000万元的资本金,但仍如杯水车薪,华科项目推进极慢,我们都急得上火。”门三泉回忆说。

  2011年11月,高新、白云充分发挥“上合下分”体制优势,决定整合人力、物力,共同开发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和铝及铝加工基地。高新区、白云区研究决定:由高新区的融资平台公司——贵阳高科集团出资为华科修建厂房,并以“零租金”的方式将厂房租给华科,两年后由该公司以成本价回购。

  “犹如雪中送炭。”门三泉说:“我们本身就是一群研究人员,对修建厂房知之甚少,而经验充足的高科集团接手后,我们能继续专注于研发和开辟市场,省去我们三分之一的精力。”

  离开白云区时,李清来仍“泡”在工地,一双胶鞋布满了黄色的稀泥,身上的工作服也看不见原来的颜色。要在4月底让一座钢结构的三跨厂房拔地而起,他的压力还不小。看着一位工人做法不对,他小跑过去,溅起一路泥水……本报记者杨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LOGO下载|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 本站仅为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网友投递或发布,本站对内容真实性不负任何保证,请网友自行查别。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黔ICP备16010202号-1  Powered by Discuz!X3.2 Licens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