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推进创新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纪实 去年12月27日晚上,一位市民乘坐40路公交车从贵开路经过,看到一名男子倒在路边,面朝地一动不动。当时天气很冷,这位市民担心发生意外,就立即拨打了“12319”公共服务热线说明情况。公交车刚开过一站路,辖区派出所和120就分别打来电话询问具体情况。最后,派出所民警前往查明情况,了解到倒地的是一名醉酒人员,并将其送回了家。这件小小的事情,让这位市民切身感受到“公共服务效率提高了”。 作为一个“帮忙电话”,自开通以来,“12319”公共服务热线为老百姓解决了不少急事、难事,而这只是我市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和群众工作的一个缩影。我市秉承“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生动诠释了“树立敢于争先的意识”。 和谐促进会向社区延展 去年12月底,逸景社区和谐促进会挂牌,这是我市成立的首家社区和谐促进会。 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11年3月,全市社会各界人士响应市委号召,成立和谐促进会,各区(市、县)也相应成立和谐促进会。一年多来,和谐促进会凝聚社会力量,为基层组织和群众做了不少好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市、区(市、县)两级和谐促进会共筹集调处社会矛盾捐款1.13亿元,投入帮扶资金4986万余元,调处各类社会矛盾515个,惠及群众8.1万余人。 成绩显著,但和谐促进会并没有满足,而是积极探索如何将触角延伸到矛盾最多、管理最复杂的基层。“和谐促进会在社区延展,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人士协同社会管理、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支持社区各项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减少不和谐因素。”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市将在条件成熟的乡镇、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广泛建立和谐促进会,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和谐创建。 公共服务热线“一号通” 最近一段时间,受低温凝冻天气影响,涉及供水、供电等部门的各类民生问题频发,“12319”公共服务热线成了市民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主渠道,每天接到的电话超过1000个,问题解决情况都能在两小时内得到回复。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先后设立各类公共服务热线几十条。“这些热线在服务群众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出现一些问题。如热线太多,群众不容易记住;热线分属不同部门,遇到跨部门问题就难以协调落实;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标准,热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权威性不够等。”市委群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起,“12319”公共服务热线正式开通运行,实现了公共服务“一号通”。热线拥有80多家联动单位,将加强公共服务提供者与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提高各级各部门解决群众日常生活问题的针对性、时效性,对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建设开放型政府具有积极意义。 生态文明社区评“星级” “我们将积极创建星级社区,推进生态文明社区建设。”世纪城社区党委书记曾鼎中说,不久前,世纪城社区龙佑苑小区获评2012年度市级“绿色社区”,其环保志愿者队伍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据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社区建设”是我市2013年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点之一。市委群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以星级社区创建为载体,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社区建设。各区(市、县)将结合《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制订生态文明社区发展规划,并指导各个社区制订子规划。与80%以上的驻区单位签订资源共享协议,驻区单位公益性设施、文体活动场地80%向社区居民无偿开放;推进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就业、医疗、低保、救助等公共服务在社区落实,居民满意率达90%以上……星级社区创建细化的74项考核、评价指标,对社区提升服务能力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本报记者 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