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贵阳 贵州 金阳
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贵阳 查看内容

南方供暖 政府该管(“民生调查”·关注南方供暖(中))

2013-1-19 16:43| 发布者: 贵阳之窗| 查看: 1564| 评论: 0

图为工人在查看供暖管道。

图为工人在查看供暖管道。 本报记者 王伟健摄

图为武汉市梨园小区内的供暖管道

图为武汉市梨园小区内的供暖管道。 本报记者 付 文摄

南方部分城市供暖现状

上 海 集中供暖暂无政策

对于集中供暖,上海没有出台过相关政策,也没有开展相关研究。

上海市建交委等部门均表示,集中供暖是一个大工程,非单个部门可以解决,目前各部门对集中供暖都还没有具体政策措施。

南 京 没有集中供暖计划

目前南京没有城区居民住宅集中供暖的计划。

南京市经信委新闻发言人蒋维胜说,对建成住宅进行大规模集中供暖改造需要巨额资金,主城区集中供暖没有热源供应。此外,南京的冬天只有两个来月,实现集中供暖的性价比不高。

杭 州 集中供暖尚无试点

记者从杭州市发改委、经信委、城乡建委等部门了解到,目前杭州并无集中供暖的试点及相关规定。

杭州几家近年开发的高档商品房小区,开始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等向单个楼盘集中供暖。但有专家认为,如果没有城市集中供暖热源,单个楼盘供热成本太高,且能耗较大。

合 肥 部分城区集中供暖

记者从合肥市建委和合肥热电集团了解到,合肥集中供暖只限主城区、经济开发区、滨湖新区的部分区域。目前覆盖8万多户居民。

对集中供暖区域,合肥热电集团作出了居室温度满足采暖不低于16摄氏度、抢修类故障应在30分钟内到达现场等8项承诺。

南 昌 探索再生能源供暖

据南昌市建委介绍,南昌市全市建筑面积中很小一部分采用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积为100多万平方米。

南昌市将8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按建筑物实际应用面积测算,太阳能项目为25元/平方米,地热项目为45元/平方米。

武 汉 多数居民分散供暖

据武汉市发改委主任吴清介绍,目前武汉市供暖的方式基本可分两种,一种是集中供暖,另一种是分散供暖。

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是武昌片区以及关山片区,供暖面积600万平方米,覆盖5万户居民,热源是武昌热电公司、青山热电公司。

成 都 集中供暖可能性小

成都市燃气公司生产部经理吴麟表示,成都集中供暖可能性较小。

吴麟说,集中供暖将消耗大量能源,在目前成都电、气等能源已然趋紧的背景下,成都自身并不产生能源,耗能过大。成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也认为,实现集中供暖,仅重修管道费用巨大。

贵 阳 居民大多自行取暖

贵阳全市并未采取大规模集中供暖,居民大多自行取暖。

贵阳居民目前家中最常采用的取暖方式是空调、电炉、暖风机等电力取暖设备。记者还了解到,某些有条件的居民还在家中自行安装暖气片燃烧煤气取暖,或是安装地暖系统等设备为房屋增温。

(综合本报记者江南、王有佳、姚雪青、叶琦、魏本貌、付文、张文、黄娴报道)

南方集中供暖

地方两会听呼声

近日,南方正相继召开地方两会,集中供暖成为热门话题,本报记者采访整理了部分代表委员的建议和呼声。

——编 者

上海市政协委员张立军:

呼吁上海试点

“上海冬天非常潮湿阴冷,确实有供暖的必要”,上海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市委副主委张立军告诉记者,他准备在本月召开的上海两会上呼吁试点集中供暖,建议为全市集中供暖提前统筹规划。

南京市人大代表宋晓辉:

不能一哄而上

在江苏南京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南京市妇联主席宋晓辉建议,南京市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影响大气质量、在低碳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在新建小区实行集中供暖。当然,也不能头脑发热,一哄而上。

无锡市人大代表钱恒荣等:

尽快启动实施

江苏无锡市两会于1月6日起举行。无锡市人大代表、一汽无锡柴油机厂厂长钱恒荣等19人,联名提出了集中供暖的议案:尽快启动实施无锡的集中供暖工作,责成有关部门列出规划,分批推出新、老小区集中供暖的方案。

株洲市政协委员汪迎伟:

打造示范城市

在刚结束的湖南省株洲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市民革副主委汪迎伟递交了个人《打造南方地区供冷采暖示范城市》的提案,建议株洲市利用湘江水资源,打造集中供冷采暖示范城市。

武汉市政协委员许以洪:

政府统筹规划

4日,武汉市政协委员许以洪建议将集中供暖纳入“幸福武汉”建设范畴。许以洪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组织开展集中供暖统筹规划,并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因地制宜、分片实施、分段推进”机制,先行先试。

武汉市人大代表甘金华:

关系百姓利益

湖北省武汉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甘金华说,集中供暖涉及面广、关系百姓利益大,建议武汉市尽快出台《武汉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

(综合本报记者包蹇、姚雪青、侯琳良、付文报道)

徐州集中供暖多年,覆盖小区260个

“关键是政府有没有决心”

政府补贴企业,企业供暖增收

本报记者 王伟健

徐州位于江苏的最北部,地处黄河以南,淮河以北,未列入国家强制供暖城市。从2010年开始,徐州开始大规模集中供暖,目前已覆盖小区260多个,随着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覆盖小区的数字还在逐年增加。

财政今冬补贴1600万元

1月8日,气象台预报的江苏徐州气温在零下5摄氏度到5摄氏度。虽然阳光灿烂,但在室外待上一段时间,仍感觉到彻骨的寒意。

一走进新生供电小区居民李静的家里,一阵暖意便包围过来,雾气立刻在镜片上升腾起来。

李静说,从2000年开始,她家就开始享受集中供暖了。

徐州市供热办田主任说,徐州在几年前一直把供暖作为一项民生实事在做,政府给予供暖企业一定的补贴。

田主任拿出一份有关2012年至2013年供暖补贴和用气价格的文件,上面详细规定了居民集中采暖的补贴和价格:“2012年到2013年冬季采暖期,市区居民集中采暖用气销售价格为170元/吨,其中政府补贴20元/吨。”田主任说,为保障今冬供暖,徐州市财政对供暖企业补贴了1600万元。

田主任介绍,徐州冬季供暖每年从12月1日开始,持续供暖时间为3个月,计价方式采取的是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方式。

李静说:“热电公司给每个小区家庭装个计量表,先交一定的押金,用多少算多少。”去年,李静家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用了1300多元暖气费。“去年每个月也就400多元,比用空调便宜,而且暖气产生的热比空调来得舒服,没有那么燥热。”

目前,是否有供暖装置已经成为徐州新建小区的必要条件。

5年可收回管网建设投资

在田主任看来,徐州这些年的实践证明,集中供暖可行。

他介绍,徐州之所以能实现集中供暖,除了有供暖传统外,主要是供暖条件比较好,负责市区居民冬季供暖的主要有坝山、西区、南区、苏洋、铜山新汇5家热电企业,距离主城区比较近。

“关键是政府有没有这个决心。”田主任说,对于南方城市的老城区,由于需要重新铺设管道,工程量比较大,成本也较高,可以慢慢推进,但对于新城区来说,可以把集中供暖规划进去,做到一步到位。

对于“南方城市能否供暖”的问题,徐州坝山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马武福回答得很干脆:“可行!”

马武福说,从2006年开始,坝山用了3年时间进行管网铺设,投入近亿元。而日常的维护,每年大概不到100万元。如果实行热水供暖,管网建设的投入大概5年时间就可收回。

“如果采用高温热水和低温热水供暖,基本上不会亏损。”马武福说。

马武福带着记者到高温热水热交换站机房参观。

“明年我们的高温热水供热面积可达500万平方米,通过设备技术改造,公司最高可供暖的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马武福估算,“可解决10万个家庭的暖气需求。”

马武福说,热电厂本身有大量的余热散发,而集中供暖正好能够利用这些余热,既给电厂增加了收入,也满足了居民供暖的需求。

按照他的说法,由于煤价高而电价实行定价制,坝山热电公司去年亏损1500多万元,“如果不是有一笔供暖收入,公司亏损更多”。

武汉“冬暖夏凉”工程实施5年,仅有两年供暖

能源供给不足 成为重要阻碍

属国家政策非供暖区,用气无保障

本报记者 付 文

2005年,湖北武汉启动“冬暖夏凉”工程: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热制冷覆盖区域达5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60万人。该工程于2008年底完工并开始集中供暖,耗资50亿元。目前该工程仅覆盖约8万人,并且,由于能源短缺,仅有两年正常集中供暖。

热源不稳掣肘供暖

武汉德威热力股份有限公司是“冬暖夏凉”工程的唯一中标企业。

而据记者了解,“冬暖夏凉”工程实施5年来,因为受困于热源,该公司仅有两年正常集中供暖。

德威热力项目办经理凯华说,公司对此也很无奈。

2008年、2009年,受制于武昌热电公司无法提供热源而未能集中供暖;2010年、2011年,武昌热电公司天然气源有了保证,向德威公司提供了热源,德威公司连续两年向用户集中供暖,用户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已覆盖24个小区、5个单位,约8万人。但2012年供暖季,上游热电企业又因无法向其提供热源,多处小区的供暖时间一推再推,用户对此相当不满。

目前武汉“冬暖夏凉”工程拥有2个热源,其中华电武昌热电公司是最早启用的热源。由于天然气供应紧张,该公司2012年冬天很难弄到气发电、供热。武昌热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该电厂正常运转时每天至少需要75万立方米天然气,但现在连二三十万立方米的气都要不到,机组处于停机状态,不能发电,更无热可供。

现在,德威公司采用的热源是国电青山热电公司。该公司以煤为燃料发电、供热,不受天然气供应的影响,可以成为“冬暖夏凉”工程稳定的热源。

但一开始,该公司核算成本后发现,向德威公司供暖会亏本,因此不同意供暖。青山热电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电厂用的煤都是从外省购入,运费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供热成本也比北方同类电厂高;北方城市集中供暖运行正常,是因为政府财政有补贴,而武汉是南方城市,政府不会补贴,作为电厂,亏损供暖不现实。

最后经多方协调,青山热电公司最终同意给德威提供热源。

集中供暖困难重重

武汉市披露的近6年天然气销售量显示,从2007年到2012年,武汉市天然气销售量从2.8亿立方米增长到10.6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武汉市天然气注册用户,从2008年的83万户猛增到现在的126万户。其中,天然气采暖用户的数量从2008年时的不足1万户,增长到现在的5万多户。

武汉市天然气公司新闻发言人姜山说,“武昌热电厂如果满负荷运行,每天用气量可达100万立方米,全市将会面临大面积停气。”姜山称,目前全市处在用气高峰期,一些工业企业还在限气,根据武汉天然气用气应急预案,电厂首先在限停气之列。对于与武昌热电厂达成的供气协议,姜山称:“即使有这个协议,也是在上游来气量充裕的前提下。”

武汉市发改委主任吴清则表示,武汉要实现全面的集中供暖,面临诸多现实困难。能源供给是最根本的问题,目前武汉每天正常用气量在230万立方米左右,供暖季节每天要增加200多万立方米,而天然气的供应权、供应量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协调。为确保居民生活用气,遇到供气不足时,首先要削减的就是供暖用气。

除此之外,在国家政策层面武汉属于非供暖区,国家并无供暖补贴;武汉的绝大多数城建设施也并非按照采暖区标准而建,没有相关供取暖配套设施;从气候条件来说,武汉也并非年年是冷冬,供暖季较短,加之天气变化无常,市场需求并不稳定,集中供暖后能否收回投入成本也不明确,需要冒很大风险;从环保方面来说,武汉有节能减排的硬指标,如果集中供暖,污染物排放数量必然会大幅增长,不利于环境保护。

在采访中,大部分居民认为武汉可以集中供暖,也有近半数市民认为,考虑到高昂的取暖成本,集中供暖并非必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聚焦
  • 痛心!中年男子患青光眼2年未在意 现右眼已
  • 平安财险毕节中心支公司深入乡村开展森林防
  • 平安财险遵义中心支公司深化党建共建 助力
  • 百度好奇嘉年华 9月18日邀您赢取千元大礼
  • 沿河县:黑水镇扎实开展高考和端午节期间道

LOGO下载|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 本站仅为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网友投递或发布,本站对内容真实性不负任何保证,请网友自行查别。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黔ICP备16010202号-1  Powered by Discuz!X3.2 Licens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