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统战部和东部十省市党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下,毕节市围绕“致富田园、生态庭园、特色庄园、文化乐园、和谐家园”的思路,建成9个“同心新村”。 据统计,“同心新村”共实施黔西北民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四大类35个项目,统一战线投入资金4000万元,市(县、区)财政配套投入6204.55 万元、整合部门项目资金投入5045.47万元、带动群众自筹资金投入10957.6万元,社会各界帮扶投入924万元。 ——打造“同心·致富田园”,拓宽增收新路子。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形成了“一村一品”和“一村几品”的产业格局,促进了农民增收。新增种植特色经果林4000亩、蔬菜5237亩、茶叶500亩、中药材175亩;新建规模化养殖基地9个,发展养殖大户34户;扶持发展乡村旅游点7个、发展农家乐29户,接待游客10万余人,户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打造“同心·生态庭园”,建设秀美新环境。大力实施山头绿化、庭院美化、水源净化工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绿化道路15.25公里,种植绿化树6117株,修建花池1250米、荷塘3个、生态小公园9个,新增绿化面积4000亩。 ——打造“同心·特色庄园”,展现民族新面貌。“同心新村”建筑风格既体现了黔西北传统民居的显著特点,又展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打造的苗族、彝族、穿青人、白族布依族民族村寨,外部整洁美观、内部经济实用,形成了一道道风格各异的靓丽风景线。 ——打造“同心·文化乐园”,焕发农村新精神。开展“三下乡”、“五进家园”活动,发挥农村文艺宣传队的作用,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统一战线对试验区的倾情帮扶。建成农家书屋9个、文化活动室5个、文化宣传长廊11个,组织了农村文艺演出45场,观看群众达6万多人次。 ——打造“同心·和谐家园”,营造和谐新景象。积极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成计生卫生综合服务站(室)9个、同心广场9个、文体综合服务中心4个、进寨门8个、风雨桥1座、同心亭16个,综合服务水平得到提高,群众需求不断满足。 建成后的9个“同心新村”环境优美、面貌一新,如同9朵盛开在黔西北大地上的“同心”之花,展示出毕节试验区新农村建设欣欣向荣的发展气象。(程 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