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男孩走失温州街头,说出三个身世版本,拿了好心人的财物悄悄离开,发来短信: “我已经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3月8日下午,温州商报记者郭进拨打商报百姓新闻网6757777,称衢州火车站派出所接到乘警转送来 的一名自称“罗成”的贵州藉流浪小男孩,其身上的钱物可疑。民警经过询问,得知这名孩子是在温州一个好心人家居住时,拿了主人的东西离开的。郭进希望本报记者能与孩子的户籍地核实孩子的身份。 仁怀男孩走失温州民警微博帮他寻亲 郭进向记者介绍,去年10月5日早上8时许,苍南县龙港公安分局接到市民报警,称一个穿着三色条纹毛衣的男孩,独自背着旅行包,站在龙港大道豪门KTV会所附近,不停哆嗦着。路人怀疑他是和亲人走散了,报了警。 民警陈荣洪到现场找到小男孩后,小男孩自称叫“罗成”,贵州人,9岁。3岁时,被父母遗弃,由姑妈收养。还说别人都叫他的姑妈“四姐”,他只记得之前和姑妈住在贵州一个小山村里,住的是小瓦房。 “我晕车睡着了,姑妈说出去给我买吃的,然后就不见了。”小罗成说,2011年10月4日下午,他和姑妈一起坐长途车,从贵州来到龙港镇,当晚住在一家小旅馆里,第二天一早,自己怎么也等不到姑妈,自己走出旅馆就迷路了。 陈荣洪将小罗成带回派出所,并将孩子走失的情况发在了微博上,希望孩子的亲人能前去认领孩子。 罗成长得像自己的儿子毕节夫妇赴温州认亲 去年10月21日,贵州黔西县的方先生、彭女士夫妇看到微博上的消息后,觉得这个孩子与他们的8年前被拐走的小儿子长得十分相像。于是千里迢迢赶赴温州认亲。 “这个孩子跟我的儿子长得很相像。”方先生说,小罗成是左撇子,头顶有2个“旋”,俗称“两伞磨”,同他们家被拐的儿子一模一样。 而小罗成也说,在他的印象中,自己的妈妈额头上长有一颗黑痣,他经常用手去抠妈妈额头的那颗痣,还被妈妈打过几次。 去年10月24日,方先生夫妇和小罗成在温州医院进行了亲子鉴定。令人遗憾的是,结果显示,罗成不是方先生夫妇的孩子。 好心人帮助他他却悄悄跑了 民警将罗成送到苍南福利院,他却向帮助他的好心人说出了三个关于他身世的版本: 版本一:他被父母遗弃,跟着姑妈到温州后,姑妈不见了。 版本二:他父母双亡,跟着爷爷生活,爷爷死后,他被姑妈带到了温州。 版本三:他父母双亡,跟着爷爷生活,爷爷死后,他被人拐骗到了温州。 今年2月初,热心市民陈女士去看望他时,给了他一部手机,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承诺罗成有什么事可以找她。 2月28日,罗成从救助站里跑出去,打电话给陈女士,说自己不想待在救助站了。“我带他玩了一天后,让他住在员工宿舍,还安排了一名员工照看他。”陈女士说,没想到,3月6日,罗成不辞而别,还拿走了陈女士的一部相机和一名女员工的钱包。 随后,罗成独自坐上了温州开往贵阳的火车,他携带的财物引起了乘警的注意。乘警从他的手机里翻出了陈女士的电话,联系到陈女士后,才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火车到达衢州后,乘警把他交给了衢州火车站派出所。 男孩是仁怀市高大坪人真实姓名叫“罗其” 随后,记者致电遵义仁怀市高大坪水堰村,该村村支书罗云航告诉记者,该村郑堂组有这么个孩子,今年14岁,名叫“罗其”。 据罗云航介绍,罗其的父亲罗纯在山东打工时,与一位山东籍女孩生下了罗其。罗其的母亲来到罗其父亲的老家后,觉得这里条件太差,孩子才3岁时,她便丢下孩子一走了之。后来,罗其的爸爸又与另一女子在一起了,父母双方都没有照管这个孩子。 大概是在一年前,罗其流浪到外地。 随后,记者根据罗云航提供的号码,拨打了罗纯的手机,对方说了一句“我现在忙得很,等会给你回电话”后,就挂断了。随后记者再拨打这个号码,对方都无人接听。 记者与当地派出所联系,该所王姓民警告诉记者,已经查找到“罗其”的相关信息,与记者提供的信息基本吻合。 衢州火车站派出所民警见罗其年龄还小,对其进行规劝教育后就让他离开了。陈女士说,3月8日下午,她收到罗其发来的短信,说他已经乘上了开往贵州的火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