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年前被继子送到敬老院,83岁老太天天苦盼: 我老了,幺儿来看看我嘛 “杨院长,你给我家小明华打个电话,说我这几天不行哦,喊他快来看我。”住在贵州农民工美学慈善助养院的83岁林启珍老婆婆,经常让助养院的工作人员帮她联系她最小的继子,但3年前林婆婆被送来后,这个儿子来看过她一次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 辛辛苦苦几十年后妈带大四个娃 林启珍想儿子,是整个助养院都知道的事。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在一间寝室内看到了林婆婆。她穿着一件暗花毛衣配藏青色棉袄,旧棉鞋,走路蹒跚需拐杖,耳背却口齿清晰。老人平时不大爱说话,只有谈到继子时,她才开心地打开话匣子,娓娓道出一段50年前的故事。 “我是在50多年前嫁到王家的,那时候孩子的亲妈死了,家里面有4个娃,小明华是最小的,只有1岁多。”老太太说,给4个孩子当后妈,当时劝她的人可不少,但和孩子们相处了一段时间,林启珍已经把王家当做自己家,尤其是幺儿小明华,更令她喜欢。 当时,林启珍丈夫在扎佐供销社上班,一个月工资维持一大家子的生计有些吃紧,林婆婆就背着簸箕和筛子到沙子哨、平峰牛场等地赶场补贴家用。 “后来,王老者死了,我就一个人带小王妹、她哥、小光友、小明华……”陷入回忆的林启珍老人说,前三个孩子她操心得都不多,最费心的就是小明华,供他读书,长大以后又帮他娶了媳妇。 把她送到助养院幺儿人间蒸发 就像雏鸟长大了一只只飞离母亲怀抱,林启珍拉扯大的4个孩子也一个个离开她成家立业。小明华搬家来贵阳居住,50年后的林启珍又是独身一人,所幸在扎佐街上还有3间房子,老伴也留下每个月300元的抚恤金能够勉强度日。 为什么不去找带大的4个继子?林启珍说:“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找他们也不好意思。”由于年老体衰,很多家务活都做不动。小明华找了一个保姆照顾她,每个月给800元。几年后保姆年龄大了,照顾不动,小明华就劝她来养老院。 “我说不想来,他非要接上来。”对于继子的坚持,老人至今有些不理解。 2009年林启珍被送到贵州农民工美学慈善助养院后,小明华向院长杨美学表示,一个月给800元,麻烦照顾哈老人家。小明华一共交了3000元,之后再也没露面,钱也再没交过,至今已经欠两年多。 “有好几次,她都冲出助养院说要去找儿子。”工作人员说,老太太执拗地认为小明华家就在路的尽头,顺着路走就会走到。助养院的人劝不住,只好默默跟在她后面,当老人走不动的时候,再把她劝回去。 电话呼转敬老院联系不上继子 院长杨美学说,老太太想儿子想得苦,就开始吃头痛粉,一天要吃6包,都快吃上瘾。“吃了以后她就央求我们给儿子打电话,说是头痛厉害,让儿子快来见他。”助养院的工作人员每隔几天就要给林启珍的养子王华(化名)打电话,但每次都是一个女人接的,语气很不好说是没有这个人。 2010年12月份,林启珍病了。病中仍然念叨着继子的乳名,杨美学实在看不下去,怒气冲冲的再次拨打了这个已经烂熟于心的电话号码,他冲接电话的女人吼叫:“王华的母亲现在病得厉害,再不来,可能连最后一面都见不上。” 几天后,王华出现在病床前,林启珍很开心,拉着继子的手说了很多话。临走前,王华对杨院长说,他在飞机坝有个门面,卖了就把欠下的养老金付清。 杨美学当时还劝说他经常来看老人,老人这么大年纪需要家人安慰。王华满口答应,但是之后他却爽约了。 老人:我想他来看看我 “再打他的电话就是呼叫转移,永远也接不通。”杨美学十分生气,但他更担心林启珍的情绪,“我总是安慰她,小明华就快来了,老人总是点点头一脸希望。” “想儿子吗?”记者问完这句话,立即就后悔了。 林婆婆:“想他,他也不来啊!” 记者:“给儿子打电话了吗?” 林婆婆:“打了,他不接啊……不接就不接吧。我老了,就想他来看看我。” 林老太太声音有些颤抖,她从柜子里拿出一个苹果,黯然神伤。旁边一个护工悄悄告诉记者,这些苹果是过年的时候人家送她吃的,她舍不得,要留给儿子。 杨美学院长表示,王华登记的地址是永乐路,他们也曾去找过,但是没找到。随后,当着记者的面,杨再次拨打了王华留下的手机号码,林启珍也竖起耳朵听。电话那端次传来“您所拨打电话暂时无法接通”的语音提示时,老太太一脸失望,一言不发转身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