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在我看来,就是从身边小事做起。比方说:搀扶老人过马路,遇到需要的让个座,看到眼前的垃圾随手捡起来。”这是普通市民宋玉英眼中的如何学雷锋。 昨日,贵阳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联合召开“学习雷锋精神,讲文明树新风”座谈会。来自全市社会各界的代表聚集一堂畅谈各自眼中的“学雷锋”。 道德模范:做好事只是“举手之劳” 第一届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贵阳“名的哥”刘国红谈到“学雷锋”,首先摆了一个他身边的故事:前不久,他的一个同事在跑车时,突然看见一个小男孩迷茫地站在路边。过去一问,小男孩果然是和家长走丢了,但孩子太小只记得家住的地方有个“猫”字。刘国红想到孩子家长一定很焦急,于是载着孩子到附近的“野猫井”挨家挨户寻找,最终将孩子送到四处焦急寻人的父母手中。父母感激万分。但他只随口说了句:“举手之劳”。 “对方父母紧紧拉着我们同事的手说:您是举手之劳,却拯救了我们一家!”刘国红说,他讲这个例子就是希望呼吁更多的市民,从身边做起。“助人为乐,不是非要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时就是‘举手之劳’,你我都能做到。” 同样,身兼众多荣誉的贵阳好人宋振纹也坦承:尽管自己生活不富裕,但精神富有——每每能帮到别人,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愉悦。 普通市民:改掉陋习也是“学雷锋” 宋玉英是贵阳市普通的一名退休职工。在她看来,利用自己闲暇时间和社区的伯妈们“管点闲事”——监督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就是最好的“学雷锋”。 “雷锋精神是公认的美德。对于我们普通百姓而言,下楼看见有乱扔的垃圾捡一下,春节期间请隔壁邻居别在楼道放烟花爆竹,看见老人过马路扶一把……从这些最平凡的身边小事着手,就是最好的‘学雷锋’。”宋玉英感慨地说,这几年,身边的不文明现象是越来越少,说明大家都有了这个意识。 专家学者:让感恩成为一种义务 “生活中并非缺少美,只是缺少认识美的眼睛。”昨日的座谈会上,来自贵阳市委讲师团的史亮则建议:贵阳市应继续加强市民教育工作,让人人都明白:感恩是义务。 而在社科专家杨云鹏看来,雷锋精神于普通市民而言,从社会道德出发:就是有礼貌,当文明人;从职业道德出发,就是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从家庭美德而言,就是孝老爱亲;从个人品质而言,就是堂堂正正做人。 “学雷锋不是喊口号,爱家乡、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做文明市民这些就是学雷锋。”贵阳市文明办主任侯楠说,“我们要将雷锋精神和实际融合起来,让雷锋在贵阳‘入户’、‘安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