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思路 按照“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总要求,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为契机,以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为目标,以专业(批发)市场及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市场主体建设为抓手,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推动全市商贸流通业大突破、大发展、大跨越。 二、工作措施 (一)着力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 1、完善城市商业布局。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布局调整,巩固提升喷水池、大十字、大西门、大南门等传统商圈,重点发展中华中路高端商业区、金阳新区两大城市核心商圈;围绕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前瞻性发展彭家湾、龙洞堡东部新城、大营坡、“三马”片区等新兴区域性商圈,加快保利国际、银海元隆、彭家湾、奥特莱斯、苏宁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积极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实施社区商业“双百工程”,在全市建设100个社区连锁超市,100个家政服务社区连锁店,加大“家政服务工程”培训力度,争取商务部支持每年培训家政服务人员3000人。 2、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和电子商务。一是办好“酒博会”。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通过5年左右的专业化、市场化培育,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打造成为中国最大、最好的国际酒类行业交易平台,具有贵州风格、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品牌展会。二是积极申报商务部全国电子商务试点城市,鼓励我市国贸集团等大型商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扶持“贵商网”、“万汇通”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3、积极培育大型商业集团。支持星力、国贸等大型商业零售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跨区域连锁经营、上市直接融资等方式,实现多元化经营,进一步做大做强,在三年内培育1-2家年销售总额达50亿元的商业航母。 4、加快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专业配送中心2-3个,万村千乡农家店覆盖全市有条件的行政村,推进农家店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全市大型超市全面实现与农产品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直接对接;大力发展农产品社区直销店,支持贵州地利集团等流通企业建设100个社区生鲜直销点(便民市场)。依托贵州瀑布冷链物流中心、黔五福鲜肉冷链物流系统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5、加强成品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石化贵阳油库30万立方米扩容工程项目建设,尽快开工建设中石油贵阳久长中心油库,提高贵阳市成品油市场供应的保障能力。 (二)着力完善大型专业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区域性大型商品集散中心 1、优化大型专业市场布局。尽快编制出台《贵阳市大型专业市场规划》,引导主城区大型专业市场向二环四路城市带周边聚集发展。 2、加快现有市场调整改造。加快推进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贵阳国际汽车商贸城二、三期建设;重点实施谷丰粮油批发市场、三桥综合批发市场异地搬迁改造。 3、建设综合性市场集聚区。依托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规划建设以服装、日用百货、五金家电、土特产品为主的综合性批发市场集聚区。依托我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在乌当区羊昌镇规划建设中药材批发市场,在南明区龙洞堡规划建设酒类、茶叶交易市场。 4、完善批发市场服务功能。推动传统的交易市场形态向现代专业贸易中心转变,培育高能级、专业化的交易中心平台,发展期货交易、合同交易等高端交易形态,积极支持贵阳大宗商品交易所、贵州白酒交易所建设。 (三)着力提升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 1、重点建设两个国际型枢纽型物流园区。依托已建成的改貌铁路货运中心,规划建设花溪改貌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和贵阳无水港,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及相关仓储、配送业。依托龙洞堡国际机场,规划建设龙洞堡国际航空物流园区,发展航空运输及相关仓储、配送、快递业。 2、加快建设三大区域性物流园区。一是扎佐物流园区规划为区域生产资料集散物流结点,为黔北、黔西北、黔东北地区的企业提供生产资料供应链物流服务;二是金阳物流园区按照物流+商贸联动的模式,建设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为面向“珠三角”地区、连接西南地区的重要区域综合型物流结点;三是清镇物流园区依托清镇综合性铁路货场,贵黄公路等交通区位打造为贵安新区最重要的商贸物流集散地。 3、规划建设三个公路物流港。一是在白云区沙文乡规划建设辐射四川、成都及毕节、遵义等北面临近省、市,承担北部城际配送和市域配送功能的白云物流中心;二是在南明区龙洞堡规划建设辐射双龙新城、承担公铁联运和东部市域配送功能的小碧物流中心;三是在金阳新区金华镇规划建设辐射贵安、毕水新等经济区域,承担城际配送和西部市域配送功能的金华物流中心。 4、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一是积极发展城市专业配送。扎实开展城市专业配送车队试点,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和试点规模;制定《贵阳市推进西南区域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国内大型电子商务交易企业在我市物流园区设立西南区域电子物流配送中心;二是制定政策鼓励大型工商企业实施物流业务外包,促进物流业与商贸业、制造业联动发展;三是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穗黔物流、商储胜记仓、山水物流等本地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发展,提高市场集中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贵阳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业务,鼓励世界500强企业和著名跨国物流企业设立物流服务外包后台服务中心。 (四)着力扩大外经贸发展规模,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1、促进外贸跨越发展。一是强力推动出口基地建设。依托我市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小河航天特色装备制造业、开磷集团磷化工产品、修文陶粒支撑剂新材料等3个国家级出口商品基地;打造振华集团高技术产品、皓天光电LED新材料、老干妈油制辣椒、时代沃顿复合反渗透膜新材料出口基地等6个省级出口商品基地;二是积极扩大进口。充分利用国家鼓励扩大进口的政策和措施,扩大资源性产品、原材料产品、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增加适销消费品进口比重,争取获得国家离港免税政策支持,在云岩、南明等中心区域已有和在建的城市综合体中设立进口商品免税店,丰富流通市场;三是积极开拓多元市场。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巩固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发中东、非洲、东欧等新兴国际市场,特别是深度开发东盟自贸区市场,实现与东盟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四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依托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数字内容产业园2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积极申建贵阳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以“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为龙头,促进文化产品贸易大发展;五是加强开放载体建设。支持在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贵阳综合保税区,支持香港胜记仓集团在花溪改貌加快无水港建设;申报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进一步完善贵阳城市功能,提升区域竞争力。 2、拓展利用外资的广度深度。一是创新引进外资的招商方式。加强和我驻外使领馆商参处、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以及国外商协会的沟通合作,建立稳定的招商网络。充分利用境外资本市场,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鼓励外资积极通过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革重组;二是研究制定出台我市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措施,加大土地、投资、科技创新等方面支持力度,在新能源、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商贸流通业、现代服务业方面优先规划布局,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国际知名企业集团入驻我市。三是加大项目库建设力度,着力筛选、储备一批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建立重大外资招商签约项目建设定期调度协调机制,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对重大外商投资项目实行代办制和并联审批制。 3、积极推进开发区建设。一是加快培育“千亿级、百亿级”开发区。培育小河、高新、白云、修文、清镇、开阳、息烽等开发区在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500亿元、2020年达到1000亿元,带动南明、乌当等其他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在2015年达到200亿元,到2020年达到500亿元;二是积极推动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积极支持白云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花溪产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三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围绕主导产业编制招商引资规划,强力推进产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集群招商。加强重大项目引进工作,培育和引进一批就业容量大、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吸引全球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及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到园区投资兴业;四是鼓励与国内外发达地区开发区结对合作、联动发展。鼓励和引导开发区按照产业发展要求,积极引进境内外园区开发商,建设各类国别(地区)园区,发挥以外引外的集聚效应。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加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合作、联动发展。 4、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制定和出台鼓励企业“走出去”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安排专项发展资金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和境外投资范围,扩大国际工程承包份额。 三、政策建议 1、落实对物流企业税收优惠。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业务分包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支付给分包运输企业运输费用后的余额,作为营业税计税基数。 2、解决大型商贸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指标问题。比照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对贵州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用地实行“点供”的模式,建议国土资源部、商务部对我市涉及基础性、公益性的大型商贸流通项目如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区域性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综合保税区、无水港、口岸项目建设所需的土地指标采取点供、直供,不占贵州省用地指标,由国家统一解决。 3、降低相关外经企业准入门槛。根据《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对外劳务合作备用金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降低贵阳企业申请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注册资本金和申请对外劳务合作备用金标准;鼓励贵阳有实力、信誉好的优秀企业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并积极考虑提供优先贷款支持。 4、加强对大型商业网点、专业(批发)市场设置的引导和调控。目前商务部门对大型商业网点和专业(批发)市场的设置和管理有职责、无抓手,各级编制出台的各类商业网点规划、专业(批发)市场有规划、无约束,难以管理和规范,缺乏引导和调控。因此,建议将大型商业网点包括专业(批发)市场规划建设纳入法制轨道,从立法角度,明确商务部门对大型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及管理的权责,增强调控能力。 贵阳市商务局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