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贵阳 贵州 金阳
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国内 查看内容

河北省昌黎地秧歌扭出精气神 舞出昌黎魂

2013-2-16 16:09| 发布者: prnews| 查看: 1976| 评论: 0

 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北京2月16日讯:地秧歌是河北省昌黎县普遍开展的一种自娱性较强的民间舞蹈,出自于平民百姓,产生年代久远,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地秧歌历经不断地承传、创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田间地头到舞台逐步升华,演进成为一个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民间舞蹈艺术的佼佼者。


昌黎地秧歌


     昌黎县地秧歌在清代已较为普及。解放后,昌黎县群众文艺工作者与著名秧歌艺人相结合,对地秧歌艺术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挖掘、整理和改革创新,使昌黎县地秧歌艺术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昌黎县地秧歌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其明显的个性。无论排街秧歌或场子秧歌,大多都反映昌黎县风土人情、生活风貌或戏曲、故事中的片段,取材广泛,叙事性较强。其中“妞”“丑”“㧟”“公子”四个行当,表演各具特色,确保了在刻化各类人物、表现各种思想情感中的准确深入和精细逼真。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是昌黎县地秧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一些地秧歌节目,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中获奖。1956年,昌黎地秧歌节目《跑驴》,参加了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办的世界青年联欢节,荣获银奖,从而使地秧歌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走向了世界舞台。当时,昌黎县地秧歌名艺人周国宝、张谦、秦焕、牛步喜、卢凤春等被聘到全国各地艺术院校、文艺团体传艺任教。

    目前,全县自发和组织相结合的秧歌队有近百个。“饭不吃、酒不喝,不能不扭大秧歌”,男女老少已把地秧歌做为了“晨练”“消夜”健身的一个主要内容。(河北省昌黎县政府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LOGO下载|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 本站仅为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网友投递或发布,本站对内容真实性不负任何保证,请网友自行查别。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黔ICP备16010202号-1  Powered by Discuz!X3.2 Licens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