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9点,花溪把伙村57岁的村民唐明玉习惯性走到村子新修的800米公路上,审视两侧山体崖壁和悬石,看是否有松动的地方。一辆出租车从花溪城区驶来,经新路穿过把伙村,前往清华中学方向。18年前,这里根本就没有路,棉花山将把伙村与繁华的花溪城区隔离。正是唐明玉自费300多万,耗时18年,完成了劈山修路的壮举。 1994年,时年39岁的花溪清溪办事处把伙村村民唐明玉因承包工程,拿到了近百万元结算款,他兴奋的带着钱回家。走到村口时,唐明玉看到村中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背着一捆牛草,正蹒跚着翻越棉花山,准备到城区牛马市场卖钱。把伙村距离花溪区城区的直线距离不过500米,这也是棉花山的宽度。老人累得直喘粗气的这一幕,让唐明玉感触很深。他恍惚间想起从儿时便有过的想法,也是村子内几代人的梦想——将棉花山搬走,打通村子与城区的阻隔。 棉花山横亘在村子与城区之间,村民们到城区必须翻山,来回有2个小时路程。若走清华中学旁的公路,虽然较为平坦,但单程就有十多里远。当时村民没有交通工具,进城基本只能翻山。回到家后,唐明玉和父亲、兄弟坐下来商量。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因无法申请资金,唐明玉便和家人一起上阵,因棉花山百米落差太小,无法修盘山路,而开凿隧道耗资太大,他们最终选择劈山开路,这一干就是18年。 唐明玉几乎每天都爬上山头,将系在腰间的绳索绑在插进山体的铁棍上,然后悬空开凿炮眼。他共参与打凿1000多个炮眼,好几次都差点被飞溅的石头击伤。劈山修路耗费巨大,唐明玉将承包工程所得300余万元都投了进来,弟弟唐明昶也将多年开货车积累的几十万投了进来。2000年,棉花山间终于被辟出一条狭长的通道,村民可以从此通行。又过了一段时间,路面拓宽,正式通车。2012年底,总长800米的出山路终于完工,政府还投资铺建了水泥路面、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至此,唐明玉移山修路的壮举终于完成。 随着唐明玉修出的道路通车,村民进城从以前的几个小时缩短为10分钟,将农产品运到城区贩卖,或者到城区往返务工大为方便,村民们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现在,把伙村400多户1500多口村民,几乎家家都盖起了楼房,买了私家车。据悉,花溪区还将专门开设公交线路途经唐明玉开出的这条路,让村民们的出行更为便捷。山内山外两个世界,靠着这条“愚公劈山路”,已经融为一体。 2008年,唐明玉经村民推选,当选把伙村支书,3年后,他得到连任。“谁为村子付出努力,谁能带领村民致富,我们心中有数,唐明玉是把伙村的功勋,也是我们的榜样。”把伙村一村民对记者说。 “人这一生一定要做成一件事,我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梦想,此生无憾了。”没有读过几年书的唐明玉笑着说。 来源:贵阳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