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贵阳 贵州 金阳
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贵阳 查看内容

和谐贵州:奏响同步小康的交响乐章

2013-3-11 02:49| 发布者: 贵阳之窗| 查看: 1761| 评论: 0

2012年12月,北京。

第二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评选结果揭晓,贵阳市“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推进城市区域化党建”案例从数千份参选材料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案例第四名,成为和谐贵州建设的又一大“亮点”。

贵州各地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出社区管理的“贵阳经验”、社会风险评估的“铜仁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余庆经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关爱弱势群体的“三关爱工程”等一大批成效明显的社会管理创新好经验、好做法,为全省同步小康进程和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发展辩证法: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和”与“活”

2012年,贵州经济增速排位上升至全国第二位,地区生产总值达6802亿元,5年年均增长12.8%。

唯有抓好和谐贵州建设,方能保障持续领先的“贵州速度”,真正激发同步建成小康的“活力”!贵州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初步形成了组织领导、民生改善、人口服务管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平安创建、制度法规建设等“六大体系”,多项经验被搬上中央党校课堂并在全国推广。

六盘水市在辖内社区试点党员“亮身份”活动,促使党员由隐到显亮出身份,激活了这一宝贵的社会管理资源。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通过搭建起矿区群众与矿山企业之间的高效沟通平台,将矿群矛盾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

遵义县红花岗区将隐患重重的城市“毒瘤”——黑旅社改造为“流动人口寄住公寓”,化“害”为利消除管控盲区。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指出,要以平安和谐贵州建设为平台,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社会管理新路子,让全省人民在同步小康进程中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共奏和谐乐章。

和谐乐章:回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只有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方能为后发赶超注入持久动力,最终真正“赶上去”!在后发赶超的关键历史节点上,贵州谋划的更是“质”、“量”齐飞的长远大计。

建立健全风险预防调处机制,化解转型期重大矛盾。铜仁市率先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对没有风险评估的重大项目,坚决不予申报;对没有将风险评估结论纳入项目审查的,坚决不予立项;对没有超前考虑群众切身利益、落实防范化解措施的,坚决不予实施,以此改变维稳工作“马后炮”的尴尬。2012年上半年,铜仁共评估了11个重大项目、4个政策制定、3个重大案件审理,未出现一起因决策失误引发不稳定情况。

地处黔北南陲的遵义市余庆县也曾是“政策一出台、问题跟着来”。近年余庆开始探索基层矛盾化解路径,健全完善“多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大力推广“一线工作法”的“四不原则”,即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把矛盾消解在萌芽状态。2012年,余庆这个移民大县信访总量较上年下降33.5%,四级群众工作网络调解成功率达98.4%。

贵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指出,余庆县的做法,是党的群众思想、群众路线在具体工作中的生动实践。目前,贵州上下正积极总结、推广铜仁、余庆的经验,全面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在乡镇建立综治工作中心,在92%的村(社区)建立综治工作站,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坚持社会联动标本兼治,破解特殊群体“关爱困局”。没有特殊人群的安定,社会整体和谐也无从谈起。对于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贵州积极建立以“就业安置”为核心,以“阳光企业”为载体,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四位一体的“阳光工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新模式。

为了安置吸毒人员,清镇市禁毒部门多次与周边厂矿企业联系,寻找就业岗位。青年企业家黄斐得知消息后,欣然同政府联手创办半封闭的电子元件、服装厂“阳光家园”。

截至目前,仅贵阳市就先后建成“阳光工程”就业安置基地15个。全省在“阳光企业”集中安置的戒毒康复人员复吸率不超过2%。

对于如何帮助新时期农村社会转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贵州省习水县组织实施的“关爱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三关”工程)以其实效,成为一个亮点。

针对外出农民工合法权益易受侵害,自身维权能力弱等特点,习水县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设立维权基金,开通维权热线电话,建立农民工维权联动机制。对留守儿童实行“代理家长”制,每个干部职工结对4名以上的留守儿童,担任“代理家长”。实行干部与空巢老人开展结对帮扶措施,优先为困难空巢老人解决低保,开通空巢老人生病就医绿色通道。

推进自治,寓管理于服务,探索城市新型社区管理。针对当前街道办事处“机关化”和居委会“行政化”倾向,贵阳市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撤销了街道办事处,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变过去“市—区—办(事处)—社区”四级管理模式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模式,有效推动了城市管理扁平化和基层自治,培育了碧海社区等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典型。

创新无止境:走富有特色的和谐贵州之路

只有创新才具有生命力!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与新要求,贵州正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和谐贵州之路。

创新,更为科学地构建和谐贵州的框架。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不是大包大揽,必须发挥社会自治、公众参与的作用。”赵克志在省委第十一届二次全会上指出,贵州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律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

创新,促进正义让群众同享一片蓝天。

贵阳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贵阳正在致力于从制度上保障“新贵阳人”生活得更美好,凡在辖区内居住了一个月以上并准备长期居住、且已满16岁的外来人口,均可申请免费办理外来人口城市居住证,享受与本市户籍人口同等的诸多基本公共服务。

创新,紧守民为本的发展根基。

如今,在贵州高原,一个发端自遵义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

“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这四句关于活动内涵的描述,早已不再是纸上蓝图,而是贵州干部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实践的生动写照,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

“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句十八大报告中简练的话语,贵州视其为社会管理源头治理的根本。贵州决定,要在全省进一步全面推广“四在农家”模式,统一打造“四在农家”品牌,大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造福农村群众。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聚焦
  • 百度好奇嘉年华 9月18日邀您赢取千元大礼
  • 沿河县:黑水镇扎实开展高考和端午节期间道
  • 贵州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 今年计划新增
  • 赞!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将建中国最大数据流通
  • 贵州省强化民企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促进民营经

LOGO下载|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 本站仅为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网友投递或发布,本站对内容真实性不负任何保证,请网友自行查别。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黔ICP备16010202号-1  Powered by Discuz!X3.2 Licens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