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由中国科协、国家教育部、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在贵阳举行。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王志珍出席,中国科协党组书记申维辰致辞,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张勤、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林蕙青、副省长何力、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李静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杨卫、南开大学校长龚克、省政协原副主席刘鸿庥出席。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黄伯云主持论坛开幕式。
申维辰在致辞中说,积极有效的教育是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对于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处于科学研究起步阶段的青年学子来说,要通过教育引导,把对真理的追求、对诚信的敬畏种植在他们的心间。从2007年开始,中国科协坚持每年在高校师生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目标,在高校系统宣讲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使宣讲教育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从2012年起,中国科协教育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一道,按照“两个扩展、两个结合”的原则,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进行了覆盖面拓展,并从自然科学领域拓展到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将集中宣讲教育和经常性的教育相结合,将教育和监督查处相结合,不断把宣讲教育引向深入。据统计,去年,接受宣讲教育的博士研究生20多万人次,硕士研究生120多万人次,总体覆盖率接近90%,接受宣讲教育的本科生90多万人次,新上岗研究生导师和新入职的教师近9万人次,科技工作者约2万人次,宣讲教育较先前迈进了一大步。
为实现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申维辰从以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统领科学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科学道德教育全过程、用立德树人的理念增强科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三个方面作了精辟的阐述。
论坛上,围绕“我国高校构建科学道德教育长效机制的措施与途径”和“国外高校建设科学道德教育长效机制的经验与实践”主题,来自海内外的科学家、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并开展了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