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贵阳 贵州 金阳
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贵州各地 查看内容

大潮涌黔中——农民工党建“安顺模式”探索

2013-5-27 15:47| 发布者: 贵阳之窗| 查看: 3509| 评论: 0

近年来,安顺市委紧紧围绕让农民工“外出打拼有依靠、回乡创业有保障、活跃基层有舞台”的“三有”目标,实施“三助”工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初步形成了创新社会管理与改进群众工作相结合、推动经济建设与巩固基层基础相结合的农民工党建安顺模式。
  三创一送
  助农民工外出打拼有依靠
  随着大批农民工离开土地进城务工,市委对农民工的联系、服务和管理的队伍也走出山门,千里跟进。2011年,我市成立了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党委,不断向商会、协会、大型企业驻外分支机构延伸,在北京、广东、福建等省市建立驻外党组织17个,党小组30余个,青年团组织50余个。有效联系、管理和服务40万外出流动农民工。
  创新组织设置、拓展组织功能、创新协作争取驻地支持,创新管理强化日常联系,常送温暖开展贴心服务的“三创一送”工作模式,已经成为我市有效联系和服务外出流动农民工的有力抓手。今年3月17日,市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党委驻京联合党总支在北京海淀区成立。会上,中央组织部、中央政策研究室有关同志对安顺农民工党建的实践和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
驻外党组织与驻地党组织互派干部兼职、主动上门沟通情况、帮助处理劳务纠纷,在加强与驻地党组织工作联系和协调的同时,引导农民工在居住地多做贡献,树好形象。党的十八大期间,市委派出工作组,奔赴6个省区的驻外党组织,与驻地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形成互动和互补。热情参与农民工服务和管理的北京海淀区世纪新景小区党支部书记赵树恩,就是安顺市驻京联合党总支聘请的一名普通党建工作指导员。几年来,驻地党组织协调当地金融部门为农民工提供贷款3亿元,办理汇款95亿元。
  建立信息台帐、开通专门网页、定期走访联系、形成信息网络、开通QQ群、畅通短信平台、推出“亲情挎包”、 “三卡一书”等一系列的贴心服务,让安顺农民工深切感受到党组织一直都在身边。
  传统节日的亲情热线、无助时刻的维权帮助、春节返乡的“老乡大巴”、专门设置的绿色通道、“精神关爱”万里行活动、党员干部对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实行“包保”,绵绵不断的乡音、乡亲、乡情,时时刻刻都在关心、关注和温暖着常年流动在外的安顺农民工。因为感动,所以奋发。广大农民工在外打拼树形象,涌现了许许多多服务当地、奉献家乡的先进典型,不少人在务工地当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家乡重大自然灾害中捐款捐物达1000多万元。
  三支一扶
  助农民工回乡创业有保障
  今年40岁的席培云,是一位曾经在浙江水晶行业打拼的农民工,也是镇宁自治县数百名返乡农民工中的普通一员。市委常委、镇宁自治县县委书记陈洪宛得知他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后,主动为他担保20万元的信用社贷款。现在,席培云办起了自己的水晶灯饰厂,还在县城开了水晶饰品门市,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随着大批外出农民工带着技术、设备、资金返乡创业,市委通过政策、资金和智力支持,营造宽松环境,破解融资瓶颈,提升发展能力,扶持园区,放大集聚效应的“三支一扶”举措,让农民工返乡创业有保障。
  市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产业规划布局、农村土地流转、基础设施配套、税收减免和贷款贴息等方面明确了返乡创业支持措施。同时,市、县成立了农民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领导机构和指导中心,统筹抓好返乡农民工党建工作与农民工创业就业,从项目申报、证照办理、政策衔接等方面给予具体帮助。近百名“金融副职”协调解决信贷资金43亿元,全市推广镇宁自治县党员干部信用担保办法,892名党员干部为946户创业农民工担保创业贷款3亿元,“3个15万”项目向返乡农民工倾斜,引导农村信用社为农民工量身定做“党员带富”、“念乡富”金融产品,各县区设立农民工创业扶持专项基金,大力发展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和村镇银行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建起农民工创业导师库,开展订单式指导帮扶,实施农民工学历提升计划,集中举办SYB培训班,菜单式培训创业典型,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智力支持的同时,各地创办29个县、乡、村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引导农民工集中创业。镇宁投入2000多万元改造原永红工业基地,办起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西秀区欢喜岭村、紫云自治县大坡村等一批村级组织通过土地入股分红,有效流转土地创办村级园区。组建园区基层大党委、村企联合党组织以及生产管理、技术创新、产品营销党小组,推行党员分类管理和人才分类培养,推进技能鉴定、资质认证和职称评审进园区、进企业,扶持园区健康发展。
  三培一荐
  助农民工活跃基层有舞台
  今年39岁的王涛,曾到云南、浙江打拼多年。2010年回到普定县化处镇办起实木门厂,通过公推直选当上化处镇播仁村村委主任。今年,王涛又经过公开比选,成为化处镇镇长助理。
  对农民工推行跟踪培养、递进培养、实践培养,确保不断线,形成成长链,实现早历练,及时推广,广阔天地展才干的“三培一荐”,助农民工活跃基层有舞台。
  驻外党组织、家乡流出地党组织共同建立流动农民工人才档案,记录他们的能力特长和现实表现,抓好农民工党员和骨干的接续培养,优秀党员干部对优秀农民工采取“一帮一”对口培养,定期开展党课培训、政策宣传,利用农民工春节集中返乡的时机,开展“我为家乡献一策”等活动,激发农民工回乡创业奉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市把返乡农民工中的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返乡农民工党员培养成产业能人、把党员和产业能人培养成后备干部,增强培养和储备的针对性,使返乡农民工不断成为建设家乡的主力军。
  有计划地推荐后备干部参加“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对确定为村干部后备人选的,提前安排参与和协助处理矛盾纠纷、村庄规划整治、项目申报实施、领办各类实体、人口计生工作等基层中心事务,让他们提前熟悉政策法规、掌握实际情况、增强领导能力。同时,注重推荐优秀返乡农民工参加我市“十类十佳”等各类评选表彰,特别注意从在基层组织中发展作用的农民工代表中推荐产生“两代表一委员”,产生了市委候补委员紫云自治县大坡村支书艾明权、影响安顺十大经济人物汪朝祥等一大批农民工优秀代表,极大地激励着广大返乡农民工扎根基层、干事创业。
  以“三培一荐”为推手,全市建起了3100余人的“人才库”,储备了709名后备干部;通过组织推荐和个人报名,从返乡农民工中选派436名知识青年充实同步小康工作组,让他们经受重大任务历炼;182余名优秀返乡农民工担任村支两委负责人,610余名进入议事理财、监督治保、青联妇委等各类组织,420余名成为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管理经营骨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聚焦
  • 百度好奇嘉年华 9月18日邀您赢取千元大礼
  • 沿河县:黑水镇扎实开展高考和端午节期间道
  • 贵州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 今年计划新增
  • 赞!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将建中国最大数据流通
  • 贵州省强化民企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促进民营经

LOGO下载|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 本站仅为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网友投递或发布,本站对内容真实性不负任何保证,请网友自行查别。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黔ICP备16010202号-1  Powered by Discuz!X3.2 Licens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