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贵阳 贵州 金阳
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贵州各地 查看内容

仁怀“四百四线”推进率先小康驻村工作

2013-5-30 12:40| 发布者: 贵阳之窗| 查看: 3804| 评论: 0

贵阳之窗讯:在“率先小康驻村”工作中,仁怀市采取“访百家门情况在一线了解、知百家情问题在一线解决、解百家难措施在一线落实、造百家福效果在一线体现”的“四百四线”工作法,选派278名驻村干部深入到52个村听民声、解民忧、促发展。

访百家门,情况在一线了解。驻村干部带着任务走进基层,带着感情深入农户,摸底数、查实情。一是当好社情民意“调查员”。全省“同步小康建设驻村”工作启动当日,该市278名驻村干部打着背包、提着炊具,迅速深入所驻村,采取群众会、座谈会、田坎会等形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手挽手交心,详细了解收集群众在小康建设中的所思所想,耐心听取群众在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二是当好方针政策“宣传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国发2号文件精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及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同时,通过统一印制10万余册《农村普法知识宣传册》、《农村惠农政策读本》等宣传书籍,将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引导群众争做学法守法的好市民,巧用惠农政策发展创业。

知百家情,问题在一线解决。按照先易后难、轻重缓急原则,及时协助解决矛盾纠纷、产业需求、资金瓶颈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一是因地制宜理思路。根据老百姓的实情,从“根源”上找问题、求发展,采取以户为单位建立帮扶档案,以组为单位制定帮扶计划,以村为单位制定帮扶规划,因地制宜为群众生产发展、增收致富出谋划策。同时,精心设计了《项目帮扶登记簿》、《信访维稳登记簿》、《扶贫帮困登记簿》等“五簿一志一册”千余册分发到驻村干部手中。二是把脉拿方出点子。驻村干部针对各村组农户的实际困难,用发展的眼光、以群众的立场潜心为群众拟定发展思路823个,量身定制一套可操作、有活力的帮扶计划,按照“边做边改”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丰富内容;采取个别解决与“专家会诊”等方式广泛凝聚智慧,干群齐心共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急、难等问题。

解百家难,措施在一线落实。按照“一村一特、一组一品、一户一策”的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以资源整合、项目支撑为着力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一是整合资源聚合力。驻村干部积极上下协调,集中部门资源优势,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市法院在基层一线设置“院坝法庭”,及时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大大降低了诉讼成本;市卫生部门开通“健康快车”,定期为困难群众上门体检和现场治疗,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大大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二是项目捆绑促发展。驻村干部按照“扶贫围绕民生转、民生围绕发展转、党建围绕扶贫转”的思路,通过“条块式”帮扶,充分发挥派出单位在知识、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捆绑资金和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解决帮扶村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民生项目等方面难题。中枢街道火炉坎驻村工作组积极实施“百千万”帮扶工程,帮扶火炉坎村一百户以上群众,实现人均收入比去年增收1000元以上,实现整村人均收入较去年增收100万元以上。长岗、沙滩、火石岗等乡镇驻村工作组大力实施“党内关怀工程”和“支部创业带富工程”,进一步拓宽群众致富渠道,提升了党员群众创业能力。

造百家福,效果在一线体现。驻村干部通过上下联动、资源整合方式,积极帮助群众争取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一是社会更加和谐稳定。通过访富裕户问致富之道,访困难户问群众疾苦,访示范户问成功经验,访老党员户问治村良策,抓住重点、对症下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已组织召开村、组群众会600多次,走访群众18000多户,开展政策宣传、宣讲500多期次;收到建议意见782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47起。二是民生更加保障完善。以“民生改善年”为工作目标,将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千方百计地为群众谋利益。截至目前,帮助群众争取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138个,总投资8400多万元;修建通组公路25公里,硬化连户路53公里,改造民居960户。三是群众生活更加殷实。绿化、美化、村庄环境,高标准配设“农家书屋”、农民上网室、村卫生室、农民文化广场等;发展有机高粱27万亩,建成高标准无公害蔬菜基地12个;实施“支部创业带富”项目86个,惠及群众10万多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聚焦
  • 百度好奇嘉年华 9月18日邀您赢取千元大礼
  • 沿河县:黑水镇扎实开展高考和端午节期间道
  • 贵州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 今年计划新增
  • 赞!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将建中国最大数据流通
  • 贵州省强化民企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促进民营经

LOGO下载|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 本站仅为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网友投递或发布,本站对内容真实性不负任何保证,请网友自行查别。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黔ICP备16010202号-1  Powered by Discuz!X3.2 Licens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