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贵阳 贵州 金阳
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文化 文物古迹 查看内容

阳明洞

2012-3-16 23:21| 发布者: 贵阳之窗| 查看: 10319| 评论: 0

  阳明洞位于贵阳市修文县,明正德三年(1508年)著名思想家王守仁(阳明)因触怒宦官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今修文县)驿丞,他在此居留近三年,大悟“格物致知”创立“知行和一”学说,从而奠定其以“致良知”为核心的阳明心学。该学说影响甚大,广为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人民推崇,阳明洞亦由此成为国内著名王学胜地。1938年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被囚禁在阳明洞三年。阳明洞现有王文成公祠、君子亭、何陋轩、宾阳堂等一批古建筑以及珍贵的王阳明手迹,后人摩崖题刻等。距阳明洞约二公里的玩易窝遗址是王阳明初至龙场居所和悟道之地,至今保存完好。贵州省人民政府1982年将阳明洞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外开放。

  明洞位于贵阳市修文县城东1.5公里的栖霞山上,因中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谪为龙场(今修文县城)驿丞时,曾居于此洞而得名。王守仁在此三年,其著名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思想、及一些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便是在此写出的。洞旁现存清代建筑数座,石刻题咏甚多。

  阳明洞又名车洞,洞口苔痕苍绿,藤萝密布。洞内宽敞明亮,可通往后山。四壁石乳凝结,洞口崖上有明代贵州宣慰使安国亨(彝族)题刻“阳明先生遗爱处”;右侧有明罗汝芳题刻“阳明别洞”;左侧有清庞霖题刻“奇境”等。洞中的镌刻较多,字的大小不等,草、楷都有。洞外是长12米,宽9米的青石铺地的院落,岩坎边用青石栏杆围绕;院落南边石级两旁,有两颗参天古柏,为王守仁亲手所植,称为守仁柏。建在石岩之上的君子亭,为六角重檐攒尖式清代建筑,亭东北岩石上有(清)贺长龄书录王守仁《君子亭记》碑刻。亭岩石壁下有蒋介石题刻“知行合一”四个大字。

  阳明洞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和教育家王守仁遭谪贬时居住过的处所,又是举世闻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被软禁过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多少年来游人不断。研究阳明之学,不能不到贵州,不能不到修文,不能不到阳明洞。

  阳明洞位于修文县城东栖霞山,这是一座简简单单,毫不起眼的小山。山旁有个纪念馆,周围有些塑像,亭台,走廊,围墙之类,游人也少,显得冷清孤单,这让我颇有些失望。进得纪念馆,中有很多名人的落款题字,为冷清的场景增添了些许气氛。其中有梁启超对王阳明的评价题在墙上:“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军事上、政治上,亦有很大的勋业”。实际上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毛泽东等近代名人都或多或少的受过阳明先生思想的影响,如蔡元培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主张就是汲于阳明先生强调的人的主体精神,重实践思想。王学对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维新变法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历史沿革

  走出纪念馆,我们开始往后山的小石阶爬,过了一个亭台,没许久我们就到了山腰的阳明洞。洞口很大很开,里面倒不深,朋友说有些小洞很深可以到山底,不过我没继续往里走。据说王守仁谪居龙场三年,在这风餐露宿的山洞中潜心“悟道”,成就了他著名的“心即理”和“知行合一”学说,并萌发“致良知”思想,为其后成为著名哲学家奠定了基础。那时他已三十又七,但阳明学说的成形无疑就是他最大的快慰了。此后他的学说带动了整个明朝社会学术的发展乃至思想的解放与提升,使其民德“几比东汉”。王阳明是快乐的,据说王阳明死前,学生问他有何遗言,王以手指心微笑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看到阳明先生在这种环境下的努力,直至悟道,想到自己常为过而立之年找不到方向,碌碌无为而烦恼,不由得让我暗暗下决心定要开心要努力。走出洞门,我在洞口处端详了起来,石壁上题了很多字,其中有明贵州宣慰使安国亨亲笔书题“阳明先生遗爱处”,镌于洞口崖壁上,迄今完好无损。蓦地,总觉一行字有些刺眼,抬头一看原来上石壁刻着几个鲜红大字:大日本帝国一太郎在此一游。这让我有些很异样的感觉......。

  学术流派

  据说几个世纪来“王学”对日本、朝鲜等国的思想界影响极大。日本的明治维新就启蒙于王学,此后日本民族开始注重民主思想,务实实践精神。具体来说,本人总愚认为,甲午时期日本海军强大与现代日本足球的崛起,都与务实重实践精神有关。而我们呢,小平同志提出“实事求是”精神,这很重要,可现在大多可能沦为一个口号了;宋朝程朱理学的存天理去人欲重考据,僵化了我们的民族思维,幸好王阳明的横空出世,他的民主思想,他的人的主体精神,曾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可是我们又继承发扬了多少呢,现如今多的是牛人与浮躁之风。王阳明这三个字,年轻一代还能有几个人知道。

  修文是王阳明学说的诞生地

  修文县城,在明代为奢香夫人所开“龙场九驿”的第一站,也就是今日的龙场镇。因为工阳明在这里传播文化,文教日渐兴起,所以后来便改为“修文县”。它的邻县叫息烽,就是平息烽火的意思。“修文”与“息烽”寄托了贵州人民的良好愿望,要平息战争,发展文化教育。修文是王阳朗学说的诞生地,同时又是王阳明学说传播的始发地,所以,推崇王阳明学说的入,都把修文誉为“王学圣地”。

  为了纪念这位文化巨人,1998年,贵阳市政府拨款400万元,建成了这座规模宏大的“阳明园”。主体建筑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阳明广场,另一部分是王阳明纪念馆。广场上矗立的是王阳明先生给学生讲学的大型铜像。他气宇轩昂,眼界宽阔,循循善诱,弟子们全神贯注地聆听他的教导。纪念馆庄严、古朴,典雅而又显得生机勃勃,把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融为一体。馆内有王阳明先生的生平事迹展览,着重介绍他在贵州的活动。

  王阳明即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为什么人们都把他称为王阳明呢?这是因为他晚年回到家乡,在浙江会稽的阳明洞中讲学,从此人们便祢他为阳朗先生。王阳明是怎样一个人呢?概括地讲,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是一个文化巨人。

  王阳明学说是儒家的最后一个高峰

  大家知道,长期影响中国文化的是儒家思想,尊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儒家学说发展到宋、明时期,出现了一个高峰,比之前代在理论思辨上有了很大提高,更富于哲理思索,而王阳明的学说就是儒家的最后一个高峰。他生活的时代,整个思想界被朱熹的理学所统治,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追逐功名利禄,坐而论道,不务实际,还宣扬“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思想死气沉沉。

  王阳明学说打破了这种沉寂,他提倡独立思考,张扬人的个性,强调言行一致,主张净化人的心灵,因而在中国历史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开启了一代新风。对此,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倘若把中国历史上集大成式的哲学家的名单缩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王阳明(守仁)的名字……

  他在中国文化领域的知名度是其他许多哲学家所无法比拟的。

  龙场是王阳明绝处逢生的地方

  下面请看王阳明在贵州的活动。王阳明是浙江人,为什么又会来到贵州呢?原来,他是兵部的主事,因为替别人打抱不平,反对专横跋扈的大宦官刘瑾,顶撞了明朝的武宗皇帝,被打了四十大板,发配到了贵州。当时驿站属兵部所管,于是被下放到最基层,做了龙场驿丞,相当于现在的招待所长。“士可杀而不可辱”,他在朝廷上当众被责打了四十大板已是莫大耻辱,又被贬为侍候别人的小官小吏,更是满腔悲愤。离开了繁华的京城,来到这穷乡僻壤,举目无亲,与当地人又不通言语,心里自是彷徨、苦闷、悲哀。“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悲愤忧思无法排解,终夜不能入睡,起来仰天长啸,悲歌以抒情怀。诗不能解闷,唱起了家乡的“越曲”。曲又不能解闷,于是发出了无可奈何的苦笑。

  王阳明是正德二年(1507)夏天从北京出发的,第二年春天才到达龙场,在这里一住就是三个年头。为什么在路上走了半年多呢?路途遥远、行旅艰难固然是一个原因,不愿来又不得不来,故意拖延也是一个原因。这里有一个传奇故事:他先从北京回到家乡,刚到钱塘江,刘谨派人前来追杀。他见势不好,装作投水自尽,乘机登上了一艘商船。不料,这条船在海上又遭到台风袭击,随风飘到了福建海岸。上岸以后,他再次返回故乡,与亲人告别之后,才经过江西、湖南,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来到贵州。一路上心神不亍,见了一个被遗弃的妇女,触景生情,自叹“妾命如草芥”,“命薄良自喟”。来到湖南芷江,发出了“身在夜郎家万里”的哀叹。进入贵州的第一站是平溪(今玉屏),他感到“山城寥落闭黄昏”。到了平越(今福泉)的七盘山,他写道:“境多奇绝非吾土,时可淹留是谪官。”初到龙场时,没有房子,胡乱搭起一间茅屋暂避风雨。他和仆人一起上山打柴,挑水做饭,采蕨菜佐食,生活十分艰苦。更令他气愤的是,有一个势利的知府,见他落难,便派人前来羞辱。他万万没想到,这些与他素不相识的“夷民”,见义勇为,拔刀相助,七手八脚地

  把,派来的差人打跑。可是,他的同乡毛科当时在贵州做提学副使,不但不为他说话,还指责他对知府不恭,使他气愤极了。强烈的对比之下,他感到“良知”的可贵,官场的势利与险恶,开始重新思考人生。龙场是王阳明绝处逢生的地方,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也是他走向新生的起点。他是怎样起死回生的呢?请先参观“玩易窝”,然后去游阳明洞。

  阳明洞是哲人沉思的地方

  这个小小的山洞,就是哲人沉思的地方。在这里,一个新的思想在萌动,一个充满智慧的学说开始;中破思想的牢笼。历史上不是有“文王演《周易》”的故事吗?据说,周文王被殷纣王囚禁的时候,他从《易经》中悟出了许多道理。王阳明受了这个启发,便找了个山洞,成天坐在里面研读《易经》,开始了人生的探索,因而把这个洞叫做“玩易窝”。后来贵州宣慰司宣慰使安国亨(彝族),在岩壁上题刻了“阳明玩易窝”五字,还留下吟咏怀古的诗。

  初到“玩易窝”,王阳明心神恍惚,觉得人生已走到尽头,对着石墩自言自语地说:“一切希望都破灭了,我只好听天由命,苟延残喘地度过一生。”反复研读《易经》,心情渐渐开朗起来,感到天、地、人之间浑然一体,“天理”与“良心”相通,于是悟出了“心即理”的学说,奠定了王阳明学说的第一块基石。这一思想转变,在他所写的《玩易窝记》中说得很明白,原文刻在王文诚公祠中。

  他获得了生活的勇气,重新站立起来,面对残酷的现实,与恶势力进行斗争。他来时匆匆,心乱如麻,没有带书,但凭自己的记忆不口理解,重新思考孔孟之道,省度朱熹的理学。他这一改变,跳出了“以经解经”、“以经注经”的巢臼,走上了独立思考的道路。他写成了《五经臆说》,标新立异,创立新说。《五经臆说》是“龙场悟道”的结晶,是王阳明心学的开山之作,从而成为王阳明学说的新起点。

  阳明先生遗爱处

  前面这座古木参天的山冈,叫做栖霞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冈山。半山腰上有一个溶洞,原称东洞,可容百人,王阳明先生常在此冥思苦索,《五经臆说》大概就是在这里写成的,后人把它称为“阳明小洞天”。洞旁的石梯两边,有两株参天古柏,相传是王阳明先生‘亲手所植,至今仍然枝叶繁茂。洞口的崖壁上,有安国亨题刻的“阳明先生遗爱处”七字。这“遗爱”,是永恒的爱,是无限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爱,它充分表达了贵州人民对王阳明的思念之情。彝族安氏土司与王阳明有深厚的情谊,安贵荣雪里送炭,经常派人给他送米、送肉、送鸡鸭和柴薪,还馈赠金帛鞍马。后来安贵荣有废除“龙场九驿”之意,王阳明耐心规劝,使他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便有了三封《致安宣慰书》。

  “何陋轩”

  住的日子久了,与当地百姓渐渐亲密起来。他们对王阳明的遭遇深表同情,主动为他伐木修建房屋。房屋虽然简陋,但可遮风避雨。这些与他非亲非故的人,给他无私的援助,使他非常感动,感受到人间确有真情在,萌发了“致良知”的思想。感动之余,他欣然写了一篇《何陋轩记》,取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意思,将此住室命名为“何陋轩”。

  往前是立在小山岩上的君子亭,亭子周围栽种了许多竹子,以竹子的优良品性来比喻君子的节操,故名君子亭。他在《君子亭记)中,叙述了这件事情。亭前有一株古梅,据说也是阳明先生手植的。在君子亭下的岩壁上,刻有“知行合一”四字,点明了王阳明学说的精髓,是蒋介石第三次重游阳明洞时所题。在君子亭后的院落内有宾阳堂,这是王阳明与学生和乡人们会聚的地方。在宾阳堂里见到东方日出,仿佛重见天日,看见光明,感到温暖,于是喜出望外,对天跪拜,写下了《宾阳堂记》。正是这些善良、忠厚的人们,使王阳明度过了生活的难关,度过了生死的关头。是龙场人民给了他新生的力量,给了他奋斗的勇气,给了他“悟道’的费感,从而产生了阳明心学。

  龙冈山顶-----龙冈书院

  就在龙冈山顶,王阳明办起了龙冈书院,召集学生讲学。他离开高州时,在镇远曾经给他的学生写过一封信,提到了17个人的名字,这是他亲自传授的第一批弟子。以后,又应贵州学政席书的邀请,到贵阳文明书院首次讲解“知行合一”学说。王阳明学说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书院,龙冈书院一江西濂溪书院一浙江稽山书院,构成了王阳明学说的传播路线。他的教育思想,也发端于龙场,《龙场诸生问答》和《教条示龙场诸生》两篇奠基之作便是在这里写的。

  明朝嘉靖年间,在龙冈书院旧址上修建王阳明祠。清代乾隆年间改为王文成公祠,祠为四合院结构,正殿上有王阳明像,壁上有不少石刻、碑文和匾联。

  正殿旁的右厢房,抗日战争期间,曾经是爱国将领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被软禁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度过了许多苦难的岁月。蒋介石的用意,是想让他学王阳明,在此“悟”道。张学良一直被关押到抗战胜利前夕,才转移到桐梓,以后被押解到台湾。

  《瘗旅文》

  在离城12千米的蜈蚣山麓,埋着三座土坟,人称“三人坟”。事情是这样的,有吏目携带一个小孩和一个仆人从北京来,不幸死于蜈蚣坡下。王阳明见此惨状,深表同情,将其尸骨掩埋。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不朽的《瘗旅文》,哀吏目客死他乡之悲凉,叹自己落魄龙场的不幸,如泣如诉,句句是泪,字字是血,读者莫不黯然垂泪。王阳明一生写过许多文章,被选入《古文观止》作范文的有三篇,其中两篇是在贵州写的。前面提到的《瘗旅文》就是其中之一,另一篇是受安宣慰之托所写的《象祠记》。王阳明在贵阳的行踪,有文明书院、来仙洞、南庵、南霁云祠、白云堂、易氏万卷楼、太子桥、二桥、三桥、蔡氏楼、远俗堂等,游客可到贵阳去寻访他的足迹。在贵阳扶风山,也建有阳明祠,同样是贵阳人民纪念他的地方。

  犹如研究孔、孟必到山东,研究二程(程颢、程颐)必到河南,研究朱熹必到江西一样,研究阳明之学,不能不到贵州,不能不到修文,不能不到阳明洞。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1框架

LOGO下载|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 本站仅为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网友投递或发布,本站对内容真实性不负任何保证,请网友自行查别。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黔ICP备16010202号-1  Powered by Discuz!X3.2 Licens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