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贵阳 贵州 金阳
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贵阳 花溪 查看内容

从文化发动到文化自觉

2013-6-7 13:33| 发布者: 吴婷| 查看: 3041| 评论: 0|来自: 贵州日报

深入田野,抢救民族文化

侗族大歌,人与山水的和声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安江传授苗族古歌

隆重的苗年节

考古发掘现场航片

  本报记者 周 静

  核心提示

  6月8日,中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贵州有理由在这一天以文化力对内价值凝聚,对外展示形象:贵州文化资源丰富多彩,重点国保文物单位增至71处。海龙囤获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时已进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程序。百村保护计划、以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为代表的非物质文物遗产保护硕果累累。特别是在当下,我省大力推进“五个100”工程,100个旅游景区纳入“5个100”工程,为我省加快建成“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提供了重要载体,以“文化遗产资源+文化创意+旅游造势”为核心理念,贵州旅游产业即将从观光型步入精品旅游、休闲型阶段。

  第七批国保传递创新与开拓理念

  文物概念的多元化和保护方法的多样化,为贵州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贵州以古驿道、古水道、古道为载体的文化线路,以民族村寨、传统古村落为核心的乡土建筑,以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三线建设”时期为重点的工业遗产,以农业科技、农耕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景观,以民国时期及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为重点的20世纪遗产和近现代重要代表性建筑,以传统酿造、造纸、制陶、饮食等为重点的传统作坊等新型文化遗产逐步得到社会的认识和重视。

  5月,随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布,贵州有32处“国保”,加上原先的39处“国保”,共71处。32处“国保”中,古遗址3处、古墓葬7处、古建筑1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处、其他1处;茶马古道贵州与云南、四川共同申报,贵州共有43个点。仅黔东南州有11处文物保护单位榜上有名。

  我省已公布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2处。2011年,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我省启动了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工作。截至目前,各市、州计划申报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69处。第5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评审工作也即将启动。

  这标志着贵州文化遗产的开掘与保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说,贵州在民族传统村寨保护和利用方面做了不懈的探索,可以归纳为三个理念,一是综合的理念。不仅关注传统村寨文物的保护,还关注了自然遗产、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二是开放的理念。向社会开放,向体制外开放,吸引各方面的力量关注和支持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三是民生的理念。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见,做好相关产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在国家文物局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综合试点中,以上理念要坚持和推广。 

  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许明认为,在世界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在各民族的交往、融合过程中,贵州总是在曲折中前进。曾经的文化遗产不能再生,也不是自生自存自兴的,它要靠积累传承,靠栽培保护。如何珍视和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将它融入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的征程中一起考量,是我们建设文明社会的核心价值。

  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王红光认为,我省正在实施的100个旅游示范区项目建设中,如何发挥重点文物国保单位的促进作用,让历史与文化为人们所直观感知,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这就是文化为魂,创意为先,旅游造势的结晶。例如贵州镇远青龙洞、郎德上寨古建筑群、遵义会议会址等几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若在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方面实现良好结合,将能找到这些景区景点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文物专家表示,贵州此次入选的文物,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近现代,表现出时间跨度大、内涵丰富、特色突出等特点。一批民族村寨以古建筑的名义入选,成为贵州文化遗产一大亮点。

  而平坝棺材洞、惠水县仙人桥、黔南水族墓葬、务川大坪墓群等极具民族特性的墓葬入选,意味着此类遗产正受到普遍关注。

  有关专家认为,茅台酿酒工业遗产群、茶马古道贵州段的入选,前者对提升茅台酒的文化内涵有重要意义。后者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着眼于线形区域,所涉遗产数量较多,元素多样,内涵丰富,有着极好的利用前景。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迎来战略机遇期

  “十二五”以来,随着我省文化建设掀起前所未有的新高潮,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我省世界文化遗产事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如果我们把眼光投向我省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所在地,土司遗址遵义海龙囤、侗族村寨、苗族村寨、万山汞矿遗址,一片片昂扬勃发的城市新区与如火如荼的城镇化建设正在实现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过程中的文化价值演变,复兴和丰富着贵州的文化个性,梳理和重构贵州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价值排序。

  根据“世遗”申报原则,一个国家每年向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只能一处。在竞争激烈的“申遗”形势下,45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我省土司遗址遵义海龙囤将有望近年内成为国家行为,进入向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的行列。

  目前,我省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但世界文化遗产方面还是空白。因此,在4项遗址、文化景观已经被列入“世遗”预备名单基础上,尽快实现我省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零突破成为当务之急。

  近两年来,在制作申报文本过程中,省文物局和3个市、州文化(文物)局做了大量协调工作,多次召开协调会,并与北京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研究机构一起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的资料,确保申报文本达到了国家文物局要求。

  国家文物局文保司世界遗产处佟薇副处长说,从上世纪80年代起的民族专题文物保护阶段到村寨(露天)博物馆建设、生态博物馆、百村计划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新体系架构,贵州逐渐攀上全国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文化高地,遗产内涵充分彰显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融合发展、和谐共生的文化图景,像海龙囤土司遗址体现的重要人文价值,即是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历史过程。

  “无论从年代、规模、保存完整性、多样性以及对周边区域的影响来说,海龙囤作为中国南方土司遗址的代表不言而喻,而作为贵州4处入选‘世遗’预备名单项目之一,海龙囤最有希望率先冲刺世界文化遗产。”王红光说。

  遵义市政府副市长敖鸿说,该市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带动当地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作为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列入地方党委、政府的施政纲要和工作规划,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百村计划” 村民自治为核心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寨达1800多个。传统村寨是一座博物馆、一座图书馆。它是历史文化信息的宝藏,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双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人民大众的精神家园。

  当贵州首创的生态博物馆模式步入第13个年头的2011年,省文物局启动了“百村计划”,先后确定了雷山县控拜村等几个传统村寨作为保护试点,保护工作获得了当地村民的拥护,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上级专业部门的认可。《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实施全省文化遗产保护‘百村计划’”,这为全省在“十二五”时期以及今后一定时期内,加强全省的传统村寨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贵阳乌当陇上村渡寨是“百村计划”推广工作的一个缩影。去年底,在省文物局、贵州文物保护中心文化学者的辅助下,渡寨音乐博物馆投入建设。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渡寨已成为小有名气的旅游热点。按照生态体验、休闲度假定位,渡寨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有了质的飞跃。陇上村以“美韵渡寨”获得“贵州最具魅力的民族村寨”殊荣。美丽山水景色,浓郁民族风情吸引了外地游客,让当地布依同胞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提高了收入。

  如今,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迫在眉睫,乡村文化旅游在贵州的发展战略中又上升到了一个更新层面。

  “我省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程由点及面深入推进,先有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及探索路径,再有协助乡村与社区发展的‘百村计划’。”王红光认为,以音乐为抓手提升文化氛围,将给渡寨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渡寨地理位置好,离贵阳城区近,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将成为推进乡村文化繁荣的范例。

  省文物局顾问但文红博士带来了一群文化学者,致力于研究、引导渡寨村民建设音乐博物馆。但文红细致分析渡寨的现实境况,认为诗画渡寨因为还未被过度开发,正处于这样的临界状态,由于文化自信心不足,原有的农民艺术家大多放下了手中的画笔和雕刀,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谋生。

  “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呢?我们需要慢下来,退回去,回到先祖给我们留下的‘渡’字,去寻找一条载满智慧的彼岸之舟。”陇上村党支部书记罗荣说,“布依阳春歌会在陇上已经举办了六届。目前,在省文物局、省文物保护中心介入下,村民正在致力于村寨民间机构和制度建设,将陆续推出布依阳春歌会、博雅公益文化讲堂等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修建渡园诗社、百花草堂、布依古寨博物馆等公益基础设施。”

  省文物保护中心投入3万元支持这次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该中心主任陈顺祥在歌咏会开始前号召村民积极参与,让渡寨音乐博物馆充满生机与活力。

  “非遗”保护从单一走向复合

  今年春节期间,“欢乐春节――醉美多彩贵州・第三届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活动”在台湾台中举行。据贵州省代表团团长、贵州省友协常务副会长袁惠民介绍,此次贵州方面组织的代表团超过百人,内容涵盖民俗文化、非遗传承、地方小吃、名酒名茶等六个板块,成为活动的主打展示区。 

  “想不到贵州这样漂亮,今年夏天争取带着家人去领略一下贵州山水人文的多姿多彩。”来自高雄市的李民富先生说,透过多彩贵州摄影展,他看到了一个神奇美丽的贵州;通过蜡染、银饰、木雕等的现场制作,他领略到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气息。

  无独有偶,从2006年以来,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名远扬,我省组织“非遗”项目先后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深圳文博会”,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中国故事・祥云小屋”展示,“国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等各种大中型展演和展示活动,让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得以展示,扩大影响,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开通的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创办的《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刊物,编撰出版的《守望与思考》、《传衍文脉1-2》、《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等图书,保存和展示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的最新成果。

  2009年,通过基层“非遗”工作者进一步深入普查,沉寂千年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在贵州麻山地区被发现,2010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亚鲁王》的发现被称为“2009年中国文化的重大发现之一”。

  自2005年以来,我省分别公布了县级名录项目4000多项,市(州)级名录项目1000多项;省级名录项目440项。2006年、2008年、2010年,文化部分别公布三批国家级名录项目,我省有74个项目125处名列其中。至此,我省国家级,省级,市(州)级,县(区、市、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得以建立并逐步完善。

  2007年至2012年,省文化厅认定并命名303位“非遗”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57人获国家文化部认定,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贵州侗族大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2年3月,我省颁布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该《条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特色性、创新性,是一部操作性较强的地方性法规,对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

  2011年11月,我省“丹寨县石桥古法造纸合作社”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同年12月,贵州省文化厅公布命名了贵州省首批14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这些基地的命名,对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积极改善民生、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生活品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领域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为了落实国家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行“整体性保护”原则,经积极申报,2012年12月,国家文化部正式同意我省提出的设立“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的申请。至此,黔东南自治州作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将得到整体性保护。

  相关链接

  “文化遗产日”活动

  主会场:

  贵州省博物馆

  分会场:

  贵州省文化馆、贵阳花溪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活动内容:

  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传统戏剧展演,在省博物馆广场举办。

  2、文物、“非遗”图片展,在省博物馆广场举办。

  3、藏品赏析,在省博物馆贵宾厅举办。

  4、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在省博物馆举办。

  5、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品展,在省博物馆合融轩美术馆举办。

  6、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工作培训班,在贵阳市花溪区举办。

  7、多彩贵州――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6月2日-16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

  8、6月7日-9日,省文化馆分会场“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举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LOGO下载|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 本站仅为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网友投递或发布,本站对内容真实性不负任何保证,请网友自行查别。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黔ICP备16010202号-1  Powered by Discuz!X3.2 Licens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