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外交部批准,已经连续举办四年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这是我国继博鳌亚洲论坛之后,又一个得到国家层面大力支持的国家级论坛,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际论坛。 6月7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引来各界的高度关注。 矢志不渝坚持绿色理念 “绿色经济”“绿色行动”“绿色变革”“绿色转型”……一路走来,“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已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发展与转型的核心理念始终贯穿其中。 论坛秘书处介绍,论坛认为绿色变革与转型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企业,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依靠科技进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才能实现绿色经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全球有近50%的人口在城镇生活,生态文明的理念要在全球传播,就必须渗透于人们的生活。因此,论坛坚持城市是绿色变革与转型的载体。 同时,在人类发展史上,走过很多“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为此论坛强调,实现绿色变革与转型,自然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是支撑……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特别注重务实与务虚的结合,充分考虑商界、学界、民间的发展需求,坚持官、产、学、媒、民各界的思想交流与分享。论坛希望以此推动全球携手努力,在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上达成共识。 汇智聚力深化绿色实践 如何把绿色理念融入发展的实践中去?将汇集各国专家、学者、政要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各项活动内容正是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突出以下重点—— 一个主题:建设生态文明。 两个基本面:绿色转型与绿色变革。 三个重点: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 四大板块: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和谐社会和包容性发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生态文化和价值取向。其中,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板块聚焦可持续高效能源、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绿色建筑与房地产的未来、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新城、生态旅游业的未来五大产业;和谐社会和包容性发展板块特别突出绿色的城镇化,以及社会的制度建设;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板块突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生态文化和价值取向板块强调文化、道德伦理以及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放眼世界借鉴绿色经验 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上,特别设置的贵州与瑞士对话活动,把远隔万里的贵州和瑞士联系到了一起,贵州、贵阳希望借此机会,借鉴瑞士发展山地经济的“绿色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 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没有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举办,而是落户位于西南的贵州贵阳,论坛秘书长章新胜说,贵州贵阳处于亚欧大陆板块中喜马拉雅山脉的第二台地,又是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拥有优良的自然生态条件,是个“生态屏障地区”。他认为,全世界的有识之士在这里探讨生态文明建设,本身就到了生态的“第一线”。当前,贵州面临着“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任务,在这里探讨绿色变革与转型,就必须注重务实,通过借鉴实实在在的典型案例,在保护生态屏障的同时,取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瑞士和贵州有诸多相似点。历史上,瑞士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比英、德、法几乎要晚八九十年,但其利用后发优势取得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成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绿色变革与转型的成功案例。通过对话活动,贵州将借鉴瑞士的发展经验,而这些经验,将给贵州、贵阳实现后发赶超以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