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加速步入“大创新时代”,而近期,市场关注已久的“定期支付型”基金也正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交银施罗德基金与工银瑞信基金分别饮得“头啖汤”。 据悉,交银施罗德率先上报的两只“定期支付型”基金交银施罗德定期支付双息平衡混合型基金、交银施罗德定期支付月月丰债券型基金已于日前同时获得了证监会批准。 此外,工银瑞信基金旗下的“月月薪定期支付债券型基金”也于同期获得证监会批准。 业内人士介绍,定期支付性基金对于希望能定期获得现金且追求长期资本增值的投资者来说提供了又一种创新选择。 定期强制分红 据悉,所谓“定期支付型”基金,其核心在于每月在约定的时点,按照约定的现金支付率,向投资者支付一定的现金,相当于定期的分红。而在当期定期支付后,投资者在获得约定的现金支付后,持有的基金份额数将相应减少。 工银瑞信与交银施罗德的定期支付性基金的机制略有不同。 其中,工银瑞信这只产品,投资者可选择自愿参与和退出该机制(默认为参与),份额持有天数满30天的参与者以后每月可获得稳定的现金流收入,而交银施罗德的产品则并未对份额持有天数进行限制。 在约定支付比率方面,工银瑞信月月薪定期支付债券基金初始默认年度支付比率为6%。交银施罗德产品部相关负责人则对早报记者表示,两只产品具体的约定现金支付率暂不变透露,但应在4%-6%之间。 交银施罗德上述负责人指出,近年来,随着民众理财意识的觉醒,普通投资人对低门槛、稳定现金流的投资品种存在巨大需求,而传统基金分红普遍缺乏持续性和可预期性,并受到基金合同及法律规定的分红条件限制。而“定期支付型”基金将不受基金分红“可供分配利润”、“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不能低于面值”等限制,定期按照约定的现金支付率进行现金支付。 “举例来说,不少基金2005年以来的年均收益都很高,但每年的收益并不均匀,2006、2007年的收益有时甚至达到100%,但有时又跌得很厉害。但从长期来看,其实这只基金是可以给投资者带来资本增值的。定期支付型产品的实质,就是把基金实际收益的阶段性波动"拉平",是以强制性的方式,来把投资者购买基金的不确定收益转成一个稳定的现金流进行发放。”该负责人指出。 该负责人并表示,如果基金业绩不好,发生亏损,那么定期支付现金就相当于投资者被动赎回基金份额,“这其实可以视作是一个惩罚机制,鞭策基金经理把业绩做好。” 投资策略强调高票息 据悉,虽然“定期支付”概念在国内较新,但是这一类型的基金在成熟市场早已广受认同。以美国为例,进行派息的共同基金占所有共同基金的比例超过90%,而采用定期派息的基金又占派息基金的逾95%。 前述交银施罗德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海外经验来看,定期支付型基金在投资范围与投资策略上将强调高票息,投资的主要标的将在于票息较高的信用债,以及股息比较高的红利股票上。 “虽然结合国内市场的实际,在红利股投资上可能没办法做得像国外那么彻底,但我们仍会在股票投资方面考虑该股未来红利的稳定性和分红的意愿。”上述人士说。 上述人士又说,从这个角度看,基金规律、持续、可预期的支付可有效避免投资者“短期化”行为,间接稳定市场,契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推动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发展和上市公司良好分红文化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