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气持续多日,终于迎来了久违的阳光,但望着地里的油菜,村民罗元强还是一脸的无奈。“今年到底种什么呢?水过不来呀!”与罗元强一样,对于开阳县南江乡龙岗镇双塘村的不少村民来说,虽然紧邻村子的山上就有一个天然山塘,但由于没有配套的沟渠,无法享受到这一“福利”,大多时候只能望水兴叹。 双塘村距离贵阳约60公里。该村依山而建,地势逐步走低。在地势最高处,就是村民所说的山塘,当地村民称为后坝山塘。顺着山体往下,多为村民的田地。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高处的水可通过水渠引至低处田地。 村民说:“高处的水流到低处的田地就行了,就那么简单,但现在我们这里的农作物灌溉大多还是靠天。”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几位村民带着记者进行了走访。 记者走了约两公里的山路发现,农田周边缺乏水渠,即使有水渠的区域,水渠也是断断续续的,这样的水渠根本无法起到灌溉的作用,“水流着流着,就漏光了。”村民说,因为缺少灌溉水渠,村里共有80多户村民的近千亩农田受到影响。 村民们告诉记者,由于缺乏水渠灌溉,村民们只能相应的选择种植一些旱季作物。但是如果种植旱季作物,同一块田地,旱季作物要比水稻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少600元左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村民们在尽快组织水渠施工上意见比较统一,但谈论到水渠开工建设后水渠管道如何分布,先走哪家后走哪家,却存在一定分歧。另外,一些距离水塘较近的农户基本不需要水渠,但同样要投工投劳,建设水渠的积极性不太高。 就此,记者联系了南江乡水利站。水利站陈站长告诉记者,针对这一情况,水利站已到现场和村民进行了协商,打算组织村民清沟和修复垮塌沟渠,但是因资金问题,建议村民投工投劳,水利部门负责提供物资和水泥等材料。目前相关事宜仍在处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