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17时许,一名外籍人士出现在贵阳龙洞堡机场,见人就用阿拉伯语“询问”,因英语不会、汉语不懂,手语交流也不行,清洁工、工作人员都帮不上忙…… 最终,民警折腾了四小时,请来阿拉伯语翻译才知道:原来他是要从广州飞往韩国的,但在购票时误把kwe(贵阳机场代码)当成korea(韩国),结果就飞到了贵阳。 满口阿拉伯语 难倒热心民警 当日17时许,这名外籍人士来到贵阳龙洞堡机场。“他当时见人就开口问,可我完全听不懂。”机场一名清洁工说,自己实在听不懂,所以将他带到了候机楼派出所值班室。民警随即用英语与其交流,谁知对方不会英语,也不懂汉语,连简单的手语交流也陷入僵局。 综合相貌特征等,民警分析,他极有可能来自中东地区。但该旅客除了给民警提供了一张从广州飞往贵阳的登机牌之后,就只有一个全是阿拉伯文的手机。通过他手机里面的号码,民警打通了其中几个号,无论是使用英文还是中文,都无法与对方沟通。 求助一度陷入僵局,当务之急是确定他国籍,然后给他找翻译。 得知是埃及人 难找到翻译者 民警先通过他的名字在订票系统中查询到一个电话号码,但无法拨通。随后,民警拨打出入境管理部门电话,希望通过其名字查找到国籍,电话却因周末无人接听……一番折腾后,这位外籍人士从包中掏出护照,原来他是位埃及人。 国籍确定后,民警赶紧与外交部领事司取得联系,希望对方能提供埃及驻我国大使馆的电话号码,但仍然无人接听。随后,民警再次联系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阿拉伯语翻译,却无果而终。 翻译找不到,与眼前这位外国旅客没法沟通,而他欲求助警方什么,在折腾了数小时后仍然还是个谜! 折腾了四小时 民警请来帮手 民警最终在一名记者朋友的帮助下,从新华社(北京)找到了阿拉伯语编辑曹老师。民警拨通了曹老师的电话,谜团得以揭开。 在半个小时沟通后,曹老师告诉民警,该旅客是埃及人,但阿拉伯语带有地方腔,大体能明白他讲的意思——原来,该外籍人士是准备从广州乘坐飞机飞抵韩国首尔,却在购票时误把kwe(贵阳机场代码)当成korea(韩国),最终买了至贵阳的机票。 民警托曹老师告诉他,因为贵阳机场没有直飞韩国首尔的航班,让他的朋友到广州当地机场接他,民警随后帮助其兑换了外汇,并马上协助购买当晚返回广州的机票。 拿到了当晚21:50飞广州的登机牌后,该外国友人托曹老师感谢贵阳警察。 “手机都打没电了,真担心帮不上忙!”办案民警说,幸亏有这位懂阿拉伯语的老师,不然都不知道这位外籍人士什么时候能到达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