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榜学科数量创新高 伦敦2022年4月6日 /美通社/ --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于今日发布第十二版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国大陆高校上榜高校数量创历史新高:共771个课程上榜,其中71个课程首次上榜;其中 54.7%的课程排名下降,24.5%排名不变,11.8%排名提高。比中国大陆上榜课程数量更多的只有英国(1225个)和美国(2571个) 中国大陆共有93所高校上榜,数量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英国(105所)和美国(227所),其中10所高校为首次上榜。多年来,中国大陆上榜院校数量稳步上升:2018年上榜高校数量为74所。
| 上榜院校数量 | 美国 | 227 | 英国 | 105 | 中国大陆 | 93 | 法国 | 75 | 印度 | 61 |
在本次排名中,中国大陆在排名前50和前100的学科课程中所占的份额有所增加,位列世界第五。本次排名共提供了15,200个大学课程表现的独立比较分析,课程跨越51个学科,参与课程的学生来自1543个大学,遍布全世界91个地点。
| 前50名 | 前100名 | 美国 | 825 | 1335 | 英国 | 382 | 654 | 澳大利亚 | 192 | 362 | 加拿大 | 153 | 224 | 中国大陆 | 100 | 215 |
中国大陆的大学学科课程在几乎所有学科中都名列前茅,仅有一门学科没有上榜:兽医学是唯一一门没有中国大陆高校上榜的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和生物科学是中国大陆高校集中度最高的学科排名。值得注意的是,本地上榜课程被引用次数的中位数为82.2,排在第16位;另外一个研究表现的关键指标H指数的得分中位数为78.8,排在第6位。这些分数反映了中国大陆对卓越研究的持续关注和投资。 中国大陆高校上榜数量最多的10个学科 | 47 | Chemistry 化学 | 46 |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 | 42 | Biological Sciences 生物科学 | 38 | Physics & Astronomy 物理学与天文学 | 37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环境科学 | 36 |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Systems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 | 35 | Mathematics 数学 | 34 | Engineering - Electrical & Electronic 电子与电气工程 | 33 | Engineering - Mechanical, Aeronautical & Manufacturing 机械航空与制造工程 | 33 | Engineering – Chemical 化学工程 |
有23个中国大陆上榜的学科课程跻身世界前二十名,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各有9个,后者有3个学科课程跻身世界前十。排名最高的学科课程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在单项学科排名位列世界第五。
2022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国大陆位列世界前20名的学科 | 2022 | 2021 | 大学 | 学科 | 5 | 7 |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中国农业大学 | Agriculture & Forestry 农业与林业 | 9 | 8 |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 Architecture / Built Environment 建筑与建造环境 | 9 | 8 |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环境科学 | 10 | 10 |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 | 12 | 13 |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 | Art & Design 艺术与设计 | 12 | 14 |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 Archaeology 考古学 | 12 | 10 |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 Modern Languages 现代语言 | 12 | 7 |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 Engineering - Civil & Structural 土木结构工程 | 12 | 15 |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 Chemistry 化学 | 13 | 13 |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 | Architecture / Built Environment 建筑与建造环境 | 13 | 12 |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 Engineering - Electrical & Electronic 电子与电气工程 | 13 | 11 |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 Engineering – Chemical 化学工程 | 13 | 22 |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 Geography 地理学 | 14 | 23 |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 Classics & Ancient History 古典文学与古代史 | 14 | 26 |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 Linguistics 语言学 | 14 | 19 |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中国矿业大学 | Engineering - Mineral & Mining 矿物与采矿工程 | 15 | 13 |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Systems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 | 15 | 13 |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 | 16 | 21 |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环境科学 | 17 | 17 |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 Chemistry 化学 | 17 | 20 | Wuhan University 武汉大学 | Library & Information Management 图书馆及信息管理 | 18 | 11 |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 Engineering - Mechanical, Aeronautical & Manufacturing 机械航空与制造工程 | 19 | 29 |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 History 历史学 |
QS 高级副总裁Ben Sowter表示: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中国大陆目前的教育体系能够很好地为工业经济服务,尽管在教育的获取、质量和相关性方面仍存在差距。 现在有一个更大的变革要实施:提供数字经济所需的技能,同时促进终身学习,并确保系统的公平。中国大陆的高校在这一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我们的排名反映了世界级的优秀表现在关键学科之间的分布情况。" Sowter 补充说: "通过观察15000多个大学专业的表现趋势,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来判断高等教育系统是否在改善。有三个因素显而易见。首先,国际视野——无论是在师资队伍还是研究关系方面——都与提高表现密切相关。其次,在过去十年或更长时间里,新兴大学得到了政府有针对性的强大投资——尤其是在中国和新加坡。第三,改善与产业的关系,这与更好的就业、研究和创新成果息息相关。" 方法论:QS 使用四个关键指标来编撰学科排名。每个指标的精确权重因学科而异,以反映不同的学术环境。例如,根据对 Scopus/Elsevier 书目数据库的分析,研究表现被认为是衡量医学院校实力的一个更有力的指标,因为医学院校高度依赖研究成果的传播,而表演艺术院校的学科则更注重职业性。我们首次在全体学科范围内(艺术与人文学科、生命科学与医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社会科学与管理)引入了额外的指标——国际研究网络。 完整排名可于北京时间4月6日星期三17:00在此处查看:https://www.qschina.cn/en/subject-rankings/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