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贵阳 贵州 金阳
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贵阳 云岩 查看内容

云岩寺——古寺云岩畔,河声动天地

2013-9-4 12:19| 发布者: 吴婷| 查看: 5290| 评论: 0|来自: 《陕西旅游》杂志

  坐落于佳县城南虎头山的云岩寺,寺院虽不大,但也历经了八百多年的风雨。整个寺院都是石质的结构,赭红色的墙体在一片黄土地中显得特别的醒目,开车路过山下,都禁不住凝神仰望。

  云岩寺

  黄河岸边偶遇云岩寺

  原本我们的目的地并不是云岩寺,但在行车的途中被山上耀眼的红色建筑吸引,随行的朋友告诉我们那就是云岩寺。于是临时起意,想去寺中一探究竟。总觉得云岩寺地势独特,山水相依,是一块极好的山水宝地。山下,汹涌澎湃的黄河水和佳芦河水在这里交汇融合,浩浩荡荡,奔腾而去。交汇时所形成的那块被当地人称做“夹心滩”的地方正是一个八卦的形状,而云岩寺所处的位置正是卧虎山的中腰之地。所以,云岩寺整个地形占尽了风水中大吉大利之兆。两岸之间,密密匝匝的枣林,绵延往复,生机无限。佳临公路如巨龙俯卧,逶迤东去。从云岩寺围墙处放眼望去,白云山也能触目所及,隐约朦胧,更觉飘渺神秘。

  云岩寺院不大,寺小就更觉得幽静,站在寺院的制高点极目远眺,安静得只能感觉到黄土高原的风呼呼作响,就连风吹起细小沙砾的摩擦声,你似乎也能感受到。晋陕大峡谷间被岁月风化得发白的岩石层,层次分明,只觉得周遭的一切连同这古寺都是那么的满目苍桑。

  若要追溯云岩寺的年代则更为久远,寺院最初兴建于唐代,经历五代十国,十六罗汉石雕才初步形成。直到宋宣和年间,才陆续完成十八罗汉和其它众神的全部塑像。只不过这些珍贵的文化也没有逃过文化大革命的那场浩劫,整个寺院的木质结构几乎损坏殆尽。好在,后期经过多次修复,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我们在寺院里游走的每一步都是一次清静的享受,淡淡的香火味儿、低沉的经乐声,所有的尘世纷扰在这一刻都随着黄河水渐行渐远。

  走进石窟造像艺术

  如果说佳县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石头城,那么在云岩寺你同样能感受到石头的魅力。石窟、石像、石刻、石柱……恍然间,你会以为走进一个神秘莫测的石头王国。不过云岩寺最让人惊叹的还是石刻造像。

  云岩寺的主窟是大雄宝殿,窟内外存留有各具特色的46尊摩岩石刻造像。造像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主窟内供奉的主神为释迦牟尼,只见释迦牟尼石雕站像严肃祥和,左边阿难天真聪慧,右边迦叶老成持重,左下方有坐骑石狮的文殊菩萨,右下方为坐骑石像的普贤菩萨,两人文静,坐骑凶猛,一律骨骼清奇的十六罗汉或憨或智,或恒或怡,神情各异,呼之欲出。龙雕一尊真可谓画龙点睛,窟顶为莲花悬图,花枝叶脉,犹如鲜活一般。两边天王勇猛威武,力士强壮刚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观音菩萨塑像,它一改平常所见那种或立于莲台之上飘然若仙或木然端坐手执花枝的模式,而是极其舒展自然地侧身倚坐于青石之上,身段曲线毕现无疑,衣纹曲折流畅,活脱脱一位顾盼生辉的俊俏女子。

  很多地方的石窟造像虽保存完好,造型奇特,但是大多色彩都不够鲜艳,但是云岩寺的石刻造像色彩艳丽,鲜活。色彩渗透于塑像,让每个人物的面部表情看起来更加得生动,不得不敬佩古人高超的艺术技艺。如今,这些都成为今天的人们解读历史最珍贵的瑰宝。

  酷似古堡的高家庄园

  我们一走进神泉堡,吸引我的是整洁干净的大院和一排气派的窑洞,不同于一般普通的纪念馆,现在的纪念馆是当年地主高继荣的庄园,1947年9月23日,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来到神泉堡,就住进地主高继荣家。

  高继荣家是一个典型的地主庄园,四面封闭,上下双层,很是大气,酷似古堡。这所住宅更是非常典型的陕北窑洞结构——“明五”“暗二”“两厢六”。因为是地主家的房子,上层住的是地主,下层住的是长工。当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汪东兴、江青住在“明五”,警卫和随从人员住“两厢”。

  我们跟随着申馆长的脚步,参观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人的旧居。申馆长告诉我们,神泉堡革命纪念馆正式挂牌成立于2001年,是在原神泉堡中共中央驻地旧址的基础上维修、增设和扩建的。纪念馆除对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汪东兴等旧居进行重新陈列外,又新增了两个展室。每一个窑洞里,都保留着当年领导人用过的家具,简单甚至简陋的陈设,可以想象得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在这样的条件下,毛主席依然能制定出这么多的军事战略和重要决策。

  在革命文物中追溯那段

  红色记忆

  毛主席和党中央机关在神泉堡共住了57天,于1947年11月20日离开,途经乌龙铺住一晚后,前住米脂县杨家沟。毛主席在神泉堡居住期间,到佳县城和沿黄河畔的一些村庄视察了半个月,在视察佳县县委时,曾题写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十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毛主席和佳县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党中央毛主席走后,当地政府和群众怀着对毛主席深深的敬意和怀念,对这座革命旧址进行了细心的保护。如今,馆内以大量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历史照片从“扭转乾坤”“运筹帷幄”“鱼水情深”“走向胜利”四部分内容充分展现了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的革命历史,从这些图片、史实资料中我们更能感受到那段艰苦的岁月。

  展馆内大量的毛主席像章激起了我的兴趣,还有不同版本的毛主席语录、毛主席雕像让我惊叹连连,这些藏品全都是申馆长花了好几年的时间从农民的家中一点一点地收过来的。从这些珍贵的文物中,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而现在站在这样的一个小山沟里,似乎感受到中国革命的心脏那“咚咚”的跳跃以及一代伟人推动历史的脚步声,有一种力量逐渐从黄土地上慢慢地升腾起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LOGO下载|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 本站仅为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网友投递或发布,本站对内容真实性不负任何保证,请网友自行查别。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黔ICP备16010202号-1  Powered by Discuz!X3.2 Licens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