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2025年7月8日 /美通社/ -- 7月6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AI创智时代的最好投资"主题论坛暨交大高金MBA全新课程升级发布会在交大高金楼隆重举办。活动围绕"投资自己、投资交大、投资AI、投资中国"四大篇章展开,邀请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产业先锋和高金校友齐聚一堂,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变革、产业重构与人才发展的新逻辑。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上海高金MBA项目执行主任倪海英在论坛上正式对外发布了全新升级的高金MBA课程体系。 活动伊始,来自政府、高校的领导围绕本次论坛的现实意义与未来期许发表致辞。徐汇区科委副主任林乐表示,AI是当下最受关注的科技风口之一,徐汇区将从科技策源、创新创业、产业聚焦、要素、生态与治理方面持续加大政策扶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上海交通大学产研院副院长许文平教授强调,高金推出的科技金融实验班是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教融合的重要尝试,科技金融既是MBA教育方式的改革,也是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一种创新,希望高金的科技金融项目越做越好。 投资自己:做 AI时代的"产业架构师" 在首个篇章"投资自己"环节,上海高金MBA项目执行主任倪海英以"怎样的学习在AI创智时代是有效的?"为题,正式发布了高金MBA全新升级的课程体系。 倪海英指出,"在 ‘技术涌现'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工具使用者已无法胜任复杂的管理场景,而传统MBA教育也正面临系统性挑战,我们要培养的,是能以金融杠杆撬动科技创新、具备原理认知和整合能力的‘产业架构师'。她引用顶刊的实证论文分析道,高等教育仍能实现可观的终身回报率。高金此次课程全新升级,正基于"可迁移能力"和"底层框架"的新举措,以应对AI时代的不确定性。 全新发布的课程体系以"风险共担、躬身入局,培养可迁移的技能,构建有价值的生态"为宗旨,在高金原有的金融核心与实践导向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了"技术颠覆预警方法论"、"科技估值模型"、"风险共担实践"等关键模块,从方法论、产业应用和治理结构三方面着力,打造面向AI时代的复合能力框架。 不同于碎片化的知识堆砌,新版课程以认知图式为基础,融合认知、经验与情感,通过内容结构的深度整合,提升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与实践效果。 在课程设置上,必修模块聚焦从"会用工具"到"懂原理、善整合、控风险"的进阶路径,设置了涵盖AI战略思维、AI通识、AI交互系统、AI伦理治理与项目管理等8大课程。选修模块则围绕"从了解案例到制定决策,引领企业变革"的逻辑,聚焦智能制造、医疗研发、金融科技与行业AI融合等真实商业场景。 同时,高金深化实践教学方式,推动学生从"听案例"走向"解痛点"、"提策略"、"建模型",通过参与真实项目,承担真实角色,嵌入企业决策流程,在项目推动中习得"预判趋势的洞见力、产业落地的共创力、面对不确定性的抗险力"。例如,在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中,学生将以实战方式深入AI创新项目,完成从0-1的商业验证、模型搭建与融资方案设计,项目时间跨度长达一学期。 此外,课程设计还特别融入"学习型社群"机制:通过AI交叉学科论坛、AI行业俱乐部、金二代暑期AI夏令营等活动和平台,建立由学生、校友、企业导师共同构成的知识共创网络,为学生提供可持续成长的生态土壤。 倪海英强调,"在这个时代,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更要帮助他们建立认知体系、理解边界、明晰责任,成为能在变化中创造确定性的人。"SAIF MBA,正是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引下,以不断演进的课程体系,引领未来管理教育范式革新。 随后进行的圆桌论坛以"个人发展归因:自身、大势还是MBA?"为题,特邀三位高金MBA校友分享成长体会。中国工商银行临港新片区分行行长王扉表示,选择高金MBA是一次"重整再出发"的过程,"把自己抽离出来,放在一个全新的平台,尝试一些从未尝试的事情" 。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办公室主任、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程芳用"找自己,找团队"6个字概括选择高金的初衷,力求补齐金融知识短板、寻找AI项目团队。菲零灵巧手联合创始人、上海交大弗劳恩霍夫智能制造中心副主任邵鑫则分享道:"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我需要来到高金来补这一课" 。 投资交大:产学协同构建 AI原生生态 在"投资交大"篇章中,上海交通大学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交大人工智能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佳梁以"AI时代的创新"为主题展开分享,结合个人从微软到创业、再到推动AI教育的历程,阐释了交大工研院在创业孵化方面的独特优势。 他指出,交大通过人工智能学院、算法创新研究院、工业创新研究院三位一体的体系,打通原始创新、概念验证与产业孵化的全链条,探索AI时代的创业新范式,为应用型创业者和AI原生人才提供创业土壤。他强调:"工研院的生态正是连接校内和校外、国内和国外、AI和产业的桥梁" 。 在由邵鑫主持的圆桌论坛"为什么上海交大是科创时代首选院校"中,三位长期参与交大科技生态建设的嘉宾展开交流。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分中心)副主任徐振礼表示:"数学家始终站在技术创新一线,如今在AI驱动下,这种基础优势正转化为产业优势" 。紫竹小苗基金副总经理杨海忠分享了交大科创生态建设的三个阶段,指出:"目前交大创业生态越来越成熟,质量越来越高,大家越来越理性" 。上海交大科技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商令则介绍了交大孵化器,强调"学术+企业+市场"三重协同的成果转化模式。 投资 AI:走进科技变革的核心现场 在"投资AI"单元,论坛特别邀请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科学家,就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等技术发展前沿展开深入讲解。该嘉宾指出,AI正在从工具阶段迈入"多元架构的互补协作"阶段,智能技术的体系化、智能形态的多元化、智能的高阶化将成为未来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随后,由堆栈科技总经理、高金MBA校友郝梦杰主持的圆桌论坛"AI产业发展带来超级个体突破"展开讨论。交个朋友(01450.HK)董事、中科院计算所上海分所前所长孔华威表示:"超级个体都是会AI的,不会用AI的人将被淘汰" 。恺英网络(002517)大模型负责人谭凯指出:"AI生成游戏已成为现实,且游戏具有商品属性" 。 同花顺(300033)iFind AI运营总监祝睿锐介绍了公司通过AI Agent和工作流形式设置SOP,从而实现AI应用场景落地。阶跃星辰生态总监关志盛分享:"超级个体已从过去的‘善工具者'演变成现在的‘善调配者',它完全可以成为公司团队里的一个角色"。 投资中国:新质生产力重构增长动能 在"投资中国"板块,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特聘教授朱启贵发表主旨演讲《新质生产力:缘起、标志、任务》。 朱启贵教授从新质生产力的缘起、标志、任务三个方面开展分享。他指出,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大背景下,要使经济能够有效高质量增长,必须按照新的模式、新的动能,就需要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方式,其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关键任务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为此,朱教授特分享了坚持永续发展、树立新的财富观、壮大内生动力等10条高质量发展的观点。 最后,由王扉主持的圆桌论坛"投资中国科技的未来"邀请了多位产业一线领军者。张江产业工程院院长张爱平指出:"作为‘高能产业组局者',张江正推动科研、投资、服务三方整合。"北斗西虹桥基地副总裁孔吉认为,AI时代的北斗将从大型G端、B端走向广泛的工业界和产业界,期待未来有更加丰富的资本和平台参与。飒智智能CEO张建政表示:"AI时代下的强工业或强科技类公司,急切需要不但懂产业、懂市场、还懂金融的同学"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副部长郭培卿指出:"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提供方,我们希望能跨越想法和平台的鸿沟,更好发挥算力的性能" 。荃信生物(2509.hk)执行董事、高金MBA校友林伟栋认为:"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已崭露头角,未来必然走向全球"。 与 AI共生,与未来同频 本次论坛不仅是一次高金MBA教育自我革新的集中呈现,更是一场穿越学术与产业边界的深度对话。随着全新MBA课程的升级发布,交大高金已开启面向AI时代的商科教育新范式。 "最好的投资,不是追逐风口,而是构建可以跨越技术周期的能力底座" 。在AI重塑世界的今天,高金选择以知识体系的重构回应未来,以教育责任的担当推动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