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 ——贵州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见闻 4月16日,安龙县广龙二中学生从学校食堂新加盖的阳光大棚前走过 4月16日,安龙县德卧中学学生在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劳动 ![]() 4月12日,麻江县坝芒小学学生在吃午餐 ■本报记者张学军摄影报道 暖春四月的贵州大地,油菜花香。4月12日午饭时间,贵州省麻江县坝芒小学三年级学生杨紫玲正和同学们一起在食堂就餐。“今天的午餐是两菜一汤,另加一个脐橙。”杨紫玲高兴地告诉记者,“学校食堂的饭菜香,水果甜,自从学校开起营养餐后,我们再不用像以前那样饿肚子了!” 在安龙县德卧中学,记者在校门口遇到一位给孩子捎单衣的家长。她高兴地说:“过去,我每个月都要到学校给孩子送粮、送钱;现在,孩子在学校寄宿读书,吃饭有补贴,食堂盖得跟宾馆似的,孩子可享福了!” 德卧中学校长高武国把记者领到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只见塑料大棚里培育着黄瓜、辣椒、西红柿等蔬菜;猪圈里养着150头生猪。据高武国介绍,勤工俭学基地的土地是学校租来的,蔬菜自给有余,旺季还能供应市场,收益补贴学生生活。“现在,初中的寄宿生每天有3元的营养餐补助,加上每天5元的贫困寄宿学生补助,孩子们吃得很好!” 据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介绍,从今年春季学期起,贵州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65个县启动实施了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同时鼓励另外23个县自行试点,努力实现“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的目标。目前,贵州农村学校每生每年可获得600元的营养补助,近400万名学生受益。 然而,贵州贫困地区面积大、程度深,县级财力有限,部分学校食堂面积狭小,设施不全,餐厅短缺,无法满足学生正常的供餐需要,在食品安全上也面临巨大风险。为保证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贵州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支持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大投入,进一步解决学校食堂基本供餐条件和人员需求;加强督查指导,健全规章制度,强化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 记者在广龙二中看到,为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学校对食堂进行了扩建,并在学生食堂前加盖了阳光大棚,为就餐学生遮风挡雨。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贵州省地两级投入资金6亿元,建设了9961个农村中小学食堂,实现了村级以上学校“校校有食堂”的目标。各级政府根据就餐规模逐步配齐食堂工勤人员,精打细算,积极探索用好“三块钱”的办法。实行粮油等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倡导“统招、统购、统配、统送”,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确保“三块钱”最大程度地吃进学生嘴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