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北京12月23日讯(李远
司马一):棚户区改造本是好事,这不仅能改善居民住房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抓手,可为何黔南州的棚户改造却成为人们质疑的对象?
“老百姓有困难都知道找政府,可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老百姓最近却遇到了些麻烦,他们到州里去办事,却找不着门了,全州十几二十几个单位一下子都搬了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黔南州的政府部门都到哪里去了呢?”12月1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大拆迁 为哪般?》为题报道了黔南州棚户区改造,政府办公楼搬迁事件。也正是因为这则报道,黔南州成为媒体的关注焦点,让人不禁疑团满腹。 好好的政府办公楼为什么要拆掉重建?追根溯源,是因为当地以马鞍山片区为代表的老城区,存在大量的城中村及棚户区,功能布局较为混乱、交通安全隐患严重,因房屋密集破旧,消防通道不通畅,人民居住环境较差。据黔南州棚户区改造情况的通报,“黔南州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得到了贵州省住建厅的大力支持,今年11月8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了《关于同意黔南州都匀市马鞍山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纳入2014年计划的批复》。”而在今年9月24日,黔南州召开了全州棚户区改造现场会,为加快全州棚户区改造步伐,13个县(市、区)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把城市棚户区改造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与推进城市转型、完善城市功能、带动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打好棚户区改造攻坚战。 既然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建设,那么为什么要拆掉政府办公楼才能进行棚户区改造呢?据黔南州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马鞍山旧城改造项目共涉及征收户4000余户,其中符合棚户区改造条件的3397户,同时这里也是都匀二中与都匀四小两所学校的所在地,遇到上下学高峰期时,人车拥堵不堪,且环东南路临街基本都是商业铺面,而大片棚户区就被夹在中间,形成了“夹心”层,如不拆除临街房,棚户区改造将无法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黔南州棚户区改造的目的并未偏离,但对于进行棚户区改造工作过程中,黔南州的匆忙执行还是凸显了不妥之处,为当地百姓“有困难,找政府”带来不便,出现了“百姓办事满城找政府”的局面。 据了解,黔南州已采取了应对措施,对已拆除办公楼的单位,搬到州公安局老办公楼办公,对暂时不能回迁的单位,黔南州将利用本地媒体发布各政府部门办公地址公告,方便群众办事。通知上不仅标明了新办公点的地址,也指明了乘车线路。 棚户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在改造过程中除了要认真落实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顺利完成棚户区改造工作,还要真正做到以民为本。黔南州的棚户区改造工作正如黔南州委书记龙长春所说:“我们在城市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工作中愿望迫切,所以在推进过程中有点急,对报道中反映存在的问题正在积极自查整改。” 棚户区改造是为民谋福利,不管怎样,黔南州政府拆迁事件虽显急促,但其目的是让当地百姓真正告别“老式房屋”,能够住有所居、安居乐业。但不可否认,“一夜拆迁”确实为当地百姓带来了不便,因此希望政府在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同时切勿急促,做好政府与百姓之间的协调工作,完善各个环节的机制措施,从根本上改善百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