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13-12-26(中国商业电讯)--每个人都是这个高速运转的经济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共同编织着21世纪“伟大的中国梦”。
不管是“人物”创造了时代,还是时代成就了“人物”,在这个创造奇迹和圆梦的过程中,人与国家、社会已然融汇成一个生命的有机体,“奋斗”成为了这个时代他们共同的特征。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质深刻地诠释了这个时代“奋斗”的总体形态。他们的奋斗故事需要被更广泛的传播,激励更多正在路上拼搏的“奋斗者”。 在深圳东莞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对梦想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人:他就是权众集团董事长聂权。作为新一代民营企业家,他不仅敢想敢干,更重要的是他重视科技,大力创新。他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身体力行,潜心研发生产“多功能智能升降机”,他对创新的穷追不舍,为中国梦注入了新的内涵。 追梦的少年 —— “贫穷不是你的错,错的是你甘于贫穷” 聂权出生在贵州一个农村家庭,家中五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二。幼时家贫他很小的时候就帮着卖菜,下地干活。1985年,聂权12岁,这个年纪,本该是无忧无虑享受美好的青春时光,但是因为家里实在穷困,聂权辍学了。他不能再存有希望: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是又也不想一辈子窝在小山村里,子子孙孙都这样贫穷的生活。 回忆起当时的心情,聂权很有感触“那时候就想,贫穷不是你的错,错的是你甘于贫穷……”抱着对未知世界的无限憧憬,和不屈服于命运的决心,聂权和一个老乡一起冒险扒上了火车,离开故乡。 “人生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聂权将这句话诠释到了骨子里,当时他和老乡两人兜里没有一分钱,他们也不知道目的地是哪里,在火车上捡乘客剩下的饭的经历仍记忆犹新。15天后,火车停在了广东,当时的聂权不知道,这个地方将改变他的命运和以后的人生轨迹。 一个陌生的城市,两个年轻的孩子,生存变成了最大的难题,他们只能靠捡垃圾卖钱,捡饭吃,几天后,同行的老乡受不了,他决定放弃,回到老家去。聂权把卖垃圾赚到的四块五毛钱,给了老乡,自己只留了5毛,一个人,继续漂泊。 15天,从贵州到广东,一个12岁的孩子,开始了奋斗之路。 黎明前的黑暗时光 ——“我总能在最绝望的深谷,看见最美的风景” 刚到广州,一个陌生的环境,当地人说粤语,连语言他都听不太懂,再加上当时的广东人比较排外,因为他岁数小,正规单位都不用他,聂权也找不到工作。他开始了流浪生涯,晚上睡在菜市场边,治安来了,他就躲到鱼塘里,这种生活持续了三个多月,深深的绝望叩击少年的心灵,他开始思考:千里迢迢从老家出来打拼,是为了寻梦,不能就这样折在了异乡,必须要找到工作! 聂权开始在钻瓦厂、建筑工地打些零工,那里只给饭吃,但没有工资。这已经让他很满足。1987年,一位老乡说要帮聂权介绍一份在东莞的工作,他从广州走了整整两天来到东莞。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聂权感慨:“看到沿途风景,很喜欢这个城市,当时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在东莞这片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来!”可是这一次,命运之神仍然没有眷顾这个少年,老乡介绍的那家工厂嫌他岁数小,没有要他。为了生存,身无分文的聂权咬紧牙关,捡剩饭吃,睡马路,同时不停的寻找工作的机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找到一份食堂做杂工的工作,这也是他第一份正式工作,也是这份工作,让这个少年的生活,慢慢产生变化,看到了希望。 1988年,在食堂工作的聂权接到了一个建筑工程的订单,他带着很多以前建筑工地上打工认识的朋友和老乡,组建了一个工程队,一起承接了这个建筑项目,也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40万。 这第一桶金,让漫长的黑夜,升起一道曙光。 创业大起大落 ——“人生总有波峰和波谷,重要的是不放弃” 从第一桶金开始,聂权开始进入建筑行业,承接过很多大型的项目,积累了原始资金。 事业丰收,情场也得意,聂权谈了个女朋友,感情很好。当时女朋友的舅舅和聂权合作了一个在河南的工程项目,一个几千万的大项目。 聂权将所有资金基本上都押在了这个项目上,他觉得这次可以大赚一笔,甚至调动了可以调动的所有人力,他的爸爸、兄弟姐妹、叔叔、家乡的一些朋友都投入到项目的施工中。前期的工程款也都是由他垫付的,但是到了交工的时候,女友的舅舅却把他骗了,这笔工程款,至今也没有给他。 这一次,聂权把之前几年积累的所有家底全都亏光了,连回家的路费钱都没有。这次打击对他来说非常的大,面对人生巨大的低谷,聂权说:“能坚持下来,靠的是毅力,还有就是一股子气,想证明给家里人,想证明给所有人看,我聂权,是可以成功的!” 没了钱,一切又要重新开始,聂权再次回到广东打工,1995年的年底,这个冬天他过的很苦,最难的时候,他睡过冷冻库的房顶,睡过桥洞,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有时候,夜里睡着睡着就哭醒了,醒来后再难入睡,想到未来的路该怎么办? 就这样,他又开始了白手起家的奋斗历程,去厨房做采购,然后再次回到建筑行业,重新积累资金,准备再次创业!从1997年到2007年,这十年是奋斗的十年,也是聂权成长最快的十年,辗转又回到了最初奋斗的土地——广东东莞。 在创业的几个阶段,聂权也尝试转型做其他行业,比如艺术收藏品、养殖业、建筑,酒业,科技,传媒等,他曾辉煌过,也曾有过惨败,连员工工资都发不起的经历,但是都挺过去了。创业路上大起大落,总结经验,聂权觉得:只有好的产品,好的方向,好的团队,才能成功。 坚持!致胜的法宝 ——“成功者必有其成功的道理” 2007年,广州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形势下,聂权开始尝试由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到高科技行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清华大学的一位副校长,了解到“多用途只能升降机”这个专利。多次接触后,他非常认可这个专利项目。2008年,聂权成立天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买下了这一专利,完成了又一次奋斗路上的华丽转身。 改革,意味着流血和牺牲。企业的每一次转型,都是一次决策者在战略上的重大革新,聂权需要面对很多的问题:首先是来自股东内部的阻力,当时他在做房产、建筑的生意,股东大多数都是本地人,他们认为有巨大升值潜力的房产项目聂权不做,而去选择一个大家都不知道前景是否光明的高科技项目,这种投入和产出是有巨大风险的,他们不同意投资,但是在这次的方向选择上,聂权异常的坚持,他认为,“中国梦就是要靠创新”,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改变我们的经济质量,不断的提升我们的经济含量,才能够真正扩大内需。产业的升级,就是要如何推动整个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多用途智能升降机器人” 这个科研技术,在世界都是领先的,不只是一个经济利润丰厚的产品,更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一旦投入市场使用,他能开辟一道生命的第二防线,挽救很多人的生命。有时候,做企业,盈利是必要的,但是同时也要兼顾社会责任。 “我们中国人,就要做中国人自己的科技品牌,做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业。”聂权说。 这次企业转型,很多股东退了股,但是这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几经周折,聂权用诚心和执着打动了项目的负责人,清华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所长叶佩青。 在谈到最后为什么会决定将项目转让给聂权时,叶佩青说:“我当时对聂总是有疑虑的,我觉得他做的是传统行业,对我的专利也不是很懂。后来我想,成功的人,必有他成功的道理。这个产品抱在我手上,是一定不会成功。因为我不会去打市场,假如“多功能智能升降机”有一万里路要走,那我才走了1里路,剩下的9999公里需要聂总来继续走下去,后来聂总又找了我好几次,非常有诚意,我觉得对他很有信心。” 就这样,聂权拿下了这个项目,利用了5年时间进行市场调研和测试,保证其安全性和应用性,最终在2012年正式投入市场,因为产品的科技创新“突破了传统高空作业的,时间、空间、高度、电源等限制”得到多方认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也对产品做出充分的认可和肯定!这大大增强了聂权和整个“天楠科技”团队的信心! 该项目投入市场才不到1年,接到全国,包括北京、广州、河南等地消防单位、部队、救援机构的订单,有些单位在体验到“多更能智能升降机”的便捷和安全性之后,签下了几年的采购合同。甚至河南的一个代理商就签下了8000多万的订单。 “多功能智能升降机”的成功,引来了很多媒体的报道,不仅东莞地方的媒体,连中央电视台都报道了聂权的企业奋斗故事。 从身无分文的农村孩子,到身家过亿的董事长。如今,聂权的权众集团旗下拥有投资、光电科技、电子、建筑、物业、酒业、印刷、商贸等多家子公司。 这些成功,是努力奋斗的结果。也许正向叶佩青教授说的那样:成功者,必有成功者的道理,认准方向,坚持不懈,目标坚定——这就是聂权成功的秘诀。 聂权的“中国梦 天楠梦”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聂权的“中国梦,天楠梦”到底是什么? “其实,到了今天,我的梦想是助人圆梦。我赚的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回归给大家。从我出来打拼到今天,我已经可以退休享福了,但是还有那么多跟我一起打拼的兄弟们,加上我的建筑工人、集团下各个公司的员工,都有几千人,我承担着帮助他们实现梦想的责任。这就是我的梦,也是我要完成的事。” 聂权是一个非常热衷于公益和回馈社会的人,他捐赠了很多的学生,计划要建100所希望小学;他还成立了自己的救援队“天楠铁军”,训练他们使用自“多功能智能升降机”来实现一些紧急的救援行动。就在今年4月20日雅安地震和10月7日的余姚水灾,聂权都带着他的天楠铁军来到灾区,协助救援,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也许是因为生于贫困,也许是因为迫于生计辍学的经历,聂权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更多人解决温饱读书的问题。 “跟着我一起奋斗的人,等我们天楠科技上市了,包括技工,我都有股份给他们,都让他们成为百万富翁,带着大家一起完成这个天南梦。这就是我的梦想。” 中国梦,是你自己的梦,还是国家的梦?有人说,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保留你心中的梦想。个人的梦实现了,国家的梦也就实现了。” (文/李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