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贵阳 贵州 金阳
贵阳之窗 贵阳之窗 国内 查看内容

福建省漳平市市长蓝福元:实现宜居宜业幸福城

2013-12-27 17:14| 发布者: prnews| 查看: 1639| 评论: 0


福建省漳平市市长蓝福元


    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漳平12月27日讯(李远 郑艳英):1990年,漳平建市之初,这座地处山中的小城并不被人所熟知……

    现在,漳平这座山区小城已经有了日新月异的大变化,曾经的荒郊野岭摇身一变成为繁华热闹的阳光之城。

    城市面貌的改变只是漳平市快速发展的一个外在表现,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化、体质增效、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则是其内在动力。2011年,漳平市被授予闽西经济实力最强县。这样一座城市,发展的源动力又是取自哪里?漳平市市长蓝福元介绍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要方向。对推进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增强了各级干部信心,让各级干部通过自身上上下下的努力,冲破束缚发展的阻力与障碍。

    涌动建设热潮,招商引资让大项目落户

    在未来的发展中,漳平将大工业作为主攻方向,蓝福元市长表示,漳平市通过产业规划正在实施钢铁铸造循环产业园,依托漳平的钢铁项目这条好的生产线,以高标准进行规划,力争将其打造成一个循环经济园,加快百亿钢铁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打造百亿轻纺产业,漳平市把轻纺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充分发挥紧邻闽南沿海区位优势,主动融入闽西纺织业发展区域,轻纺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成绩喜人。而大力发展百亿轻纺产业,让漳平尝到了经济发展的甜头,成了漳平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漳平市策划生成一批轻纺产业项目,同时注重大项目策划人才培养,聘请有关企业管理、项目策划、资本运作等专家到漳平举办讲座活动,拓展企业视野,引导企业扩大规模,发展高端产品。

    特色产业引领漳平绿色发展

    为了促进特色农业的创新和发展,漳平市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视察调研,通过调研提出意见,抓好跟踪督办,助力漳平特色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据蓝福元市长介绍,农业产业作为漳平市传统的优势产业,目前已形成了花、茶、竹、木四大系列。

    漳平是“中国名茶之乡”和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基地,“水仙茶原产地”。为做大、做强茶产业,漳平市提出“建设农业经济三条长廊”工作的发展思路,即在城郊实施现代农业长廊建设,推进附城区域早春蔬菜生产区和高海拔夏季蔬菜及反季节蔬菜生产建设;南部建设高山农业长廊,推广标准化、无公害茶园建设;北部则建设一条休闲观光农业长廊,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规模。为促进茶产业发展,2012年漳平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及相关部门调研绿色食品原料(茶叶)基地建设工作,并根据提出的建议制定了进一步提升茶园规模和水平,推进标准化、无公害茶园建设,提高生态化水平;扩大“漳平水仙茶、永福高山茶、官田铁冠”三大名优茶影响力,提高茶叶市场占有份额等相应举措,进一步扩大茶产业发展。

    此外,漳平还是“中国花木之乡”、“杜鹃花之乡”,为了能够利用好这两张名片,让漳平花木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漳平市围绕这一议题到市林业局、市花卉协会、永福、芦芝、西元等乡镇开展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分析漳平花木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及困扰,探寻一条新的发展方向,同时建立完善的花卉产业链,加大科技兴花及花卉专业合作社投资和扶持力度,提高漳平花卉在国内外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

    2011年,漳平市被中国竹产业协会评为“中国特色竹乡”,近年来,漳平市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工贸城市”,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和工业发展的平衡关系,开拓创新,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因此,一种“以竹代木”的新型生态工业材料应运而生。 

    生态建设长足发展,实现“美丽中国”梦

    漳平市作为闽西“东大门”,闽南“后花园”,近年来,在生态建设上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获得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杜鹃花之乡、中国特色竹乡等称号,2013年4月被福建省环保厅授予“省级生态市”称号,永福镇、赤水镇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双洋镇、溪南镇等辖区内80%以上的乡镇分别获得“省级生态乡镇”的称号。

    漳平作为龙岩市第一批获得“生态县市”的县市,在招商引资方面,漳平宁愿不要污染的企业,破坏环境的企业,也要生态的GDP,用生态的理念来发展县域经济,做到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严格把关企业入驻,加强环境监测的力度和对企业的监测力度,并对无法达标的企业采取治理或取缔关闭的措施,达到生态建设与工业产业发展“双赢”。

    蓝福元市长说,漳平市生态率已经达到79%,居全国县(市)前茅,是我国南方48个重点林业县(市)之一。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漳平发展的优势,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应,强化生态安全作用,对于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美丽家园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12月30日,在漳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绿色发展,助推新跨越。要着力人居环境改善,推进卫生、园林、文明城市“三创”工作。要着力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生态市创建工作,为建成“宜居宜业的美丽幸福漳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蓝福元市长表示,漳平市委、市政府已制定了5年发展计划,要在市委的领导下,要按照“生态美·百姓富”,建成“海峡西岸宜居宜业的生态工贸城市”,建成“海峡两岸合作交流先行先试的基地”的目标努力工作。相信通过两三年的努力,漳平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漳平正在按照整个功能、布局合理的原则进行调整,营造“一江两岸”的环境,同时改善交通网络,要紧紧抓住中央及福建省加快发展中央苏区及海西经济区的大好机遇,抓好各级加快公路建设的优惠政策,不断完善公路网布局,全力打造内外畅通的交通网络,助推城市建设步伐。

    缩短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建设美丽中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出了新的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蓝福元市长表示,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漳平市一方面把县域城市做强做大,另一方面通过落实一些政策措施来推动农村、乡镇的发展,缩小城乡的差距,将城市的一些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到农村,带动农村发展,缩短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主要措施集中在四大方面:一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水电路投资力度,带动经济发展。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卫生资源配置的差距。三是完善产业政策,鼓励老百姓发展传统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四是积极采取政策措施,鼓励边缘百姓搬迁到集镇或城市居住,并制定措施为这些百姓解决住房、就业等基本问题。

    扩展多方面合作,建设“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先行区

    随着双永、永漳高速公路的建设,漳平将融入闽南沿海发达地区“1小时经济圈”。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通过创新机制,积极搭建科技合作平台,着力引导拥有关键农业技术的台湾农民、农民组织和农民企业前来合作投资创业,在推进“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先行区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未来的合作中,蓝福元表示漳平将进一步拓展文化、工业、科技、贸易等方面的合作。在贸易方面,设立台商投资区,吸引更多台资企业入驻;在文化、宗教方面,积极推动与台湾的合作交流计划,实现漳平教育、文化方面创新改革;在科技贸易方面,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拓宽海峡两岸更大的合作空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LOGO下载|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 本站仅为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网友投递或发布,本站对内容真实性不负任何保证,请网友自行查别。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黔ICP备16010202号-1  Powered by Discuz!X3.2 Licens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