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14-01-15(中国商业电讯)--随着2012年3月1日《北京市太阳能热水系统城镇建筑应用管理办法》的颁发与实施,全国各大城市也陆续推出太阳能热水系统强制安装政策,这也就意味着太阳能热水系统这块蛋糕会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关行业的激烈竞争!而在这竞争的背后,消费者的选择标准又会是什么?是以应付政策,只验收能过为标准呢?还是以真正使用效果为准则?换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就是,目前的太阳能技术是否能给广大的消费者带来价值,又是否真正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近日,笔者走访了一些建成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单位,这些单位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均为国内知名产品,而大部分产品是没用多久就瘫痪,还有些是频繁需要维修的。其中笔者采访的一个农业大学的相关负责人士称,“我们安装太阳能才第四年,我们尽量选择知名度高的名牌产品,现在已经瘫痪了,系统炸管、喷水,真空管结满了水垢。”
笔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北京索乐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www.bjsola.com )的总经理-王智会,王总对目前一般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总结: 问题一:系统设计前期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水质硬度没有测试,北京水质比较硬,当硬度超过300时,集热器不得直接加热一次水,太阳能的温度高温时可达100℃以上,极易形成水垢,导致系统无法清理,以致瘫痪。 问题二:太阳能热水系统能耗大,循环泵、变频增压泵、天天在消耗电能,尤其到了冬季电热带能耗就越大,所产的热水很快被自身能耗抵消了; 问题三:太阳能不能充分利用,基本都靠电加热,尤其是24小时热水需求的场所,太阳能与常规热源在同一水箱内,时时保持50-60°水温,太阳能很难加热高温水,效率极低,太阳能也就成了摆设单水箱的设置,导致了水箱内水温都必须保持在50-60℃之间,超过水箱内水温才可以开始循环(否则就是往外界散热)。较高的集热循环温度,将导致常规太阳能集热器始终在集热的低效率区间运行(实验数据表明,集热器将水从30℃加热至50℃所需时间是从10℃加热至30℃所需时间的2~3倍)。其结果就是有效贡献率偏低。 问题四:业主单位或开发商应付的心理,心思不是如何更好利用太阳能,而是如何验收过关,码放了一些太阳能部件在建筑上,太阳能成为了建筑的多余摆设。 而王总所在公司-“索乐阳光(www.bjsola.com )”做出了大量技术储备,例如太阳能前期安装现场调查,包括水质硬度等情况、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使用二次换热无动力循环即热式热水系统,减少自身能耗、针对24小时用水场所,实行双水箱设置等等。 笔者针对以上的走访、采访呼吁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对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技术设计-审批-实施-使用数据方面进行有效监管,并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让施工单位承担更多的技术风险,以节能的量核定收益,这样才能促进太阳能企业的进步及达到真正的节能减排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