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14-01-22(中国商业电讯)--贺卡在我国的使用由来已久,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问候的习俗。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与大臣。由于这一形式由帝王发明,迅速在民间普及。 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称为“门状”或“飞帖”,到了明清,又叫“红单”、“贺年帖”等等。 明清时期,呈送贺卡名帖更有一套礼仪,按规定仆人不能亲自用手呈送贺卡,特意发明了拜匣,将贺卡盛放于拜匣中送达由主人亲手取出。 康熙年间开始使用“红单”写上某人拜贺。”红单就是专用于年节而用红纸制作以表示吉庆意味的贺帖,这红单可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贺年卡了。 现代新春贺卡形式更多样,融合了西方圣诞贺卡的制作方法,精美而有简洁。过年送上一张贺卡不再是特权阶级、知识分子的专属,而变成大众都喜欢的拜年方式,内容也更加亲民可爱。 自互联网盛行以来,电子贺卡开始流行,随意上网搜索贺卡素材,就能找到大量的“拜年贺卡模板”“电子贺卡模板”“新年贺卡背景”,只要下点功夫,你也可以做出与众不同的自制贺卡图片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亲朋好友。 最近新兴的贺卡拜年形式是通过智能手机,当然不是短信息,而是通过手机应用软件制作出新年贺卡图片,再以微 博、微 信等形式分享给朋友。比如一款叫做喵喵的APP中内置有数十种贺卡模板,还可以帮助用户以自己的真人头像嵌入贺卡背景中,生成用户专属的创意新春贺卡,并且一键分享到微 博 微 信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