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2000年后600多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2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就此做出决定,相关政策性文件即将出台。 3月22日上午,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演讲中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如此透露。 据鲁昕介绍,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改革完成后,将有1600-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同时,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这些地方高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如此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 ![]()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人才资源结构调整 据鲁昕介绍,今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通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即将公布。今后,中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而这一调整集中在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 她指出,中国首先将建设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教育模式、教育机制到人才培养模式,均以就业为导向。简单来说,是“学中做、做中学”。其次,建立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体系,目标是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以技术为基础的技能型人才。 鲁昕强调,今后将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用市场的力量来办学。今后,各类职业学校可以实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让教师和企业管理人才、校长和企业CEO可自由转换身份,打造灵活的办学体制。 据她介绍,中国当前的职业教育是个“断头桥”,培养出的技术技能人才,学制短,不能继续攻读更高学位。今后,中国将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让学生可以从中等职业一直学到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到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 职业教育就业是关键 中国要建设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是由于社会与市场的需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需要大量站在生产一线的数以亿计的高级技能人才,市场的需求决定了教育的定位,那就是为社会培养以技术为基础的技能型人才,而不再是大量培养学术性人才。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摸索,如今正逐步走向成熟。早在上世界70、80年代,国内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家、知识分子认识到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开创了一批职业教育院校,如1988年成立的新东方烹饪学校,经过26年发展,业已发展成烹饪行业职业教育引领者。 未来职业教育走向何方 要想发展好职业教育,除了不断摸索,结合国外先进办学经验、模式外,开创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必不可少。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这些创新办学模式正在江苏新东方烹饪学校悄然上演,而小班教学,一对一辅导,100%实操等教学模式无疑是职业教育的法宝。别人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中国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帮助无数人实现就业、再就业梦,其更是推动中国教育模式改革,实现多元化教育结构调整的助推器,未来,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院校将成为中国教育支柱。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连年不如意,高校就业率不达标,而职业教育就业率却一路向好。鲁昕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让市场淘汰不合格的教育模式、教育院校,这无疑又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