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山湖
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北京5月4日讯(记者 李远 郦圆
张春欢):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这使得京津冀一体化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利国利民,只是会有一个漫长的各方利益博弈过程。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区域分工优化和产业布局调整,不仅有助于三地经济、社会优化发展,更重要对生态保护有重大利好。
京津冀,地脉相连,山水相毗。北京、天津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影响着河北,而河北的生态绿化天然地为北京和天津增加了“绿肺”,为改善京津冀空气质量发挥巨大作用。河北省滦平县是京津重要水源地和天然生态屏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滦平县统筹布局、统一治理,做好防治大气污染加减法,打造京津冀天然“大氧吧”。
修复生态 加强绿化造林
森林是大气良性循环系统的核心,具有除尘、净化的功能,减轻雾霾的形成。因此,京津冀三地在治理大气空气污染中,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也是治理的重要一环。滦平县大力实施了春季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等精品绿化工程,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完成了环首村和白草洼周边坡耕地、沟塘地的退耕还林,新增造林面积6.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8.5%。
今年滦平县将继续抓好经济林和山杏产业发展,全年计划新增山杏面积2万亩,经济林面积10.3万亩,并持续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造林绿化工程,全年新增造林面积5.3万亩,全面推进矿山损毁山体修复,完成矿山披绿面积2000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9%。
一座城市的进步是靠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群众需要的是一个发展与生态并存的环境。滦平县在“加法”上见成效,加大植树造林,为京津冀建立起绿色屏障,不仅为环境绿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也让百姓可以享受到最美的蓝天白云。
减排优排 提升空气质量
空气的严重污染,雾霾的高频率出现,与一些存在污染的行业以及汽车尾气有直接关系。滦平县坚持在“减法”上下功夫,实现“存量减排”和“增量优排”同步推进。建立健全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机制,严格项目准入,控制两高行业。
目前,滦平县已完成2家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工程,关停涉及大气污染的粘土砖厂14家。并以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为重点,全力推进“蓝天碧水”扩容提质工程,加大对燃煤污染、露天矿山等行业污染的治理力度。目前,已取缔管网内原煤锅炉93台,并投资2亿多元强化企业安装粉尘治理设备,矿山粉尘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此外,滦平县还坚持“统筹布局、统一治理”的理念,开展高耗能产业聚集整合。并以京津产业转移聚集区为平台,实现基础设施共享、环保治理同步。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新机遇,滦平县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生态优美的优势,打造环京津地高标准绿色生态屏障,为美化城市,造福百姓注入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