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据《人民日报》消息称,目前,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今年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全部公布。从各地公布的经济增速目标看,2012年贵州GDP预期增幅为14%,排在第一位置,重庆经济增速目标为13。5%,排第二。 从各省份2012年GDP增长目标可看出,东部和中西部分化明显,呈“西高东低”特点。高者提出14%的目标,低者为8%,都高过国家“十二五”规划年均7%的增长目标。 贵州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确定的2012年经济增长目标,是要尽快缩小与全国发展水平差距,因此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必须保持较高增速——贵州省提出“十二五”全省生产总值确保8000亿元,力争翻一番、突破1万亿元的目标,要求年均增速必须达14%。 从趋势上看,贵州近几年经济发展逐步加快,“十一五”年均增长12。6%,比“十五”高2。2%,2011年经济增长15%,比2010年又加快2。2%。从贵州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周期分析,2012年将进入又一轮经济扩张期,经济将呈加快增长态势。 解读一 ■经济学者看“第一速度” 预增源于三大“支撑” 本报讯构筑“贵州速度”的基石何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贵州还应注意哪些方面?……针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今年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中的“第一速度”,贵州省社科院胡晓登博士昨日认为,从大势上判断,贵州有着后发优势和发展空间,加上自身先天禀赋条件,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贵州未来几年的发展速度将相对可持续性。 胡晓登博士认为,贵州以速度提升为阶段性主攻目标,是一种积极的发展战略。贵州发展速度欠账仍多,在西部都是个发展“洼地”,洼地现象非常突出,不仅影响贵州,而且影响全国区域性的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势在必行,其次是,贵州GDP基数偏小,提速难度相对较小。 从外部条件上讲,近年来,国家通过的三大战略,对贵州是史无前例地倾斜和关注。其中,国家以纲领性文件形式对内陆地区进行全面配套扶持,这在国家历史上还是首例。 从时间排序上讲:一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对贵州的特别关注,如黔中经济区,就是贵州核心经济地带成长形成一个新增长点,它对贵州经济发展有着实质性的助力作用。二是“国发二号文件”,这里面有很多“干货”,如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土地供应、资金、财政、金融等,都是“真金白银”,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可实施、操作的“干货”。 其次是,整个西部大开发规划前日已通过审批。主要亮点为“两高于”:GDP增速高于全国;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双高”是硬指标,含金量足。这三大支撑,是构筑“贵州速度”的基石。 胡晓登提醒,在持续快速快速发展的前提下,贵州还应尽可能保障发展质量。发展质量包括结构问题、生态经济问题等,但最重要的还是关注民生问题,因为,它是发展质量的核心内容。“一定要让人民见到实惠。”胡晓登说。(本报记者杨源) 解读二 ■经济学者看“第一速度” 填平“洼地” “此外,贵州自身也有着相当发展潜力。”胡晓登说,这主要基于理论上判断。正因贵州是发展“洼地”,欠发达、欠开发,要填平这个洼地,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其次是基于贵州整个资源的禀赋。 从生产力角度讲,资源、资金、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资源是第一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人力资源是所有当代社会活动中的第一资源,其对经济发展推动主要表现为思路、战略、行动力、决策能力、推动力等。在贵州,目前能看到这些能力。最主要是决策层对保持贵州速度的可持续性有着足够的信心、勇气和决心及能力。二号文件、包括西部大开发等出台,反映贵州顶层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一大保证。此外,工业发展的成本效益、经济发展追求的核心问题,就是“成本效益”问题,而当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成本,就是人力资源成本。贵州人力资源劳动力价格不贵,同样是一大优势。 此外,工业资源在现代工业社会不可或缺,从物质资源上讲,贵州资源特点不仅丰富,而且工业资源禀赋特别好,开发利用空间很大。当整个中国经济持续震荡向上发展态势时,对工业资源的需求也将会越来越大。(本报记者杨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