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祯炜 家家户户过新年, 欢乐喜庆贺团圆。 包饺子,蒸年糕, 大红灯笼高高照。 贴对联,剪窗花, 喜悦心情言难表。 瑞雪纷飞来年丰, 除夕之夜家家明。 这首民谣描绘了新年来临之际,一家人准备辞旧迎新,欢度春节的场景。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为“贺岁”,简言之“贺岁”就是庆贺岁末。 “贺”的含义是“庆贺”,“岁”的含义是“年”,“贺岁”也就是表示“庆贺(新)年”,这里面蕴含了非常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今年,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发行贺岁银币作为纪念,让所有集币者和喜欢传统文化的人都非常兴奋,许多人感叹,过年时终于有了另类的能够暖心又拿得出手的礼物了! ![]() 官方公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4年12月26日发行2015年贺岁银质纪念币一枚,该枚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福”字造型,配以蝙蝠、迎春花等装饰图案,以及宅门、燕子等造型组合设计,并刊面额。正面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作为国家法定货币,每一枚都是标准的,含纯银7.776克(1/4盎司),直径25毫米,面额3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60万枚,由深圳国宝造币有限公司铸造,中国金币总公司总经销。 小小的银币,大大的温情,深深的内涵,让我们以贺岁银币为引子,盘点一下贺岁文化的几个重要象征 一、吃年夜饭。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另外,"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二、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三、贴窗花。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四、贴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五、贴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六、燃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七、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正所谓“马去雄风在,羊来福气生”,值此新年到来之际,上海裕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衷心祝愿广大收藏爱好者能从这枚小小的贺岁银币中,挖掘出无穷的乐趣,为新的一年赢得彩头!(上海裕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供稿) |